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轻装上阵 实干担当——新疆基层减负一线见闻

2025-08-07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王娜

  “会议、文件明显减少,我们抓工作抓落实的时间多了”“督检考少了,基层‘包袱’轻了”“有更多时间和精力为居民服务了”……连日来,记者深入新疆基层采访,干部群众纷纷对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点赞叫好。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党中央部署的重要政治任务。自治区党委把落实这项任务摆在突出位置,拿出最硬措施,解决各条线各领域的形式主义老问题、新苗头,取得良好成效。

制度保障带来新气象

  “写不完的总结、开不完的会议、迎不完的检查”一度让部分基层干部叫苦不迭。日前,乌鲁木齐市某单位就因文山会海问题被通报。

  基层是服务群众最前沿,也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最后一公里”。而长期以来,很多基层干部被困在形式主义造成的文山会海、过度留痕、迎来送往中,负担沉重。

  202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以制度保障为基层松绑减负。

  自治区党委结合新疆实际,明确了基层减负的25项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全口径精文简会工作,精准扎紧督检考口子,科学规范明晰基层权责,大力实施“数字减负”行动,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为基层松绑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围绕精文简会这一重点任务,新疆探索文件会议全口径管理,规范制发文件与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加强政策性文件“废改立释”工作,严格执行全区性会议联审机制。2024年,自治区本级制发文件同比减少15.1%,召开会议同比减少20%,督查检查考核较上年精简31.8%。

  为解决基层报表数量多、报送频次高、多头重复报等问题,新疆正在1市5县推动开展基层报表数据“只报一次”试点,努力通过建设一体化数据资源体系、清理精简整合基层报表等举措,实现“一次填报,多方共用”,变“找基层要报表”为“在系统里取数据”。

  减负效果如何?基层一线干部感知最真切、体会最深刻。

  布尔津县杜来提乡草原二村党支部书记刘宝林说:“各类填表、检查、值班、开会的事项明显减少,让我们有更多时间为发展生产想点子、在种植养殖方面想办法。”

  “报送表格的工作量大幅减少,社区干部和工作人员有了更多时间开展政策宣传、走访居民、解决困难诉求、开展就业培训等工作。”同样的感受,也在克拉玛依市克拉玛依区昆仑路街道南苑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史伯群身上体现。

厘清基层权责减掉负担

  “以前村委会门口挂着很多牌子,我们来办事不知道去哪个办公室,现在牌子少了,办事方便多了。”近日,在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铁厂沟镇铁厂沟西村村委会门口,村民李大姐高兴地说。

  李大姐感受到的变化,源于乌鲁木齐开展的精简规范社区(村)标识标牌工作。去年,乌市累计清理内、外部挂牌1.2万多块。

  精简前,铁厂沟西村村委会和各个功能室门口挂了10余块牌子,室内还有30多块制度牌。如今只挂了村党组织、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委员会等6块关键的牌子。

  采访中,不少人直言,个别机关部门热衷给基层“挂牌子”,其实是将分内之事层层扔给基层。一块牌子对应一个事项,牌子一旦上墙,就有相应的材料报送、工作考核等要求,给基层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去年以来,新疆各地许多村、社区都开展了摘牌减负行动,清理标识与功能不符、无实质性业务和实效的村级组织挂牌。铁厂沟西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杨梅岩感慨:“多余的牌子应撤尽撤,工作的事务清晰了,大家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乡村振兴工作中去。”

  摘除多余的牌子,还要把牌子连带的台账、考核、创建等一系列事项清退。新疆各地大刀阔斧做减法,规范明晰基层职责、理顺县乡权责关系,编制乡镇(街道)履职事项清单,厘清党政群机构与乡镇(街道)、村(社区)权责边界。

  在库尔勒市采访期间记者了解到,该市制定了村(社区)事务、牌子、证明“三规范”清单,明确村级履职事项55项、协助事项65项、负面事项10项,赋予基层“清单外任务零承接”权限。当地干部纷纷感叹,现在照单履职,明确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腾出了更多时间精力服务企业群众。

  在乌鲁木齐市、喀什地区、和田地区、哈密市等地,记者也注意到,不合理的牌子摘了、没必要的证明不用再开了,基层负担减轻不少,干部们轻装上阵走向基层、走近群众,干出一派新气象。

人员沉下去效能提上来

  眼下,策勒县恰哈乡250亩“新稻五五”长势茂盛,微风吹拂下掀起层层稻浪,乡村两级干部和技术人员正带领群众开展田间管理作业。

  恰哈乡因高海拔和土壤盐碱化严重,被视为水稻种植“禁区”。今年,该乡大胆创新,从阿克苏地区引进新型抗盐碱水稻品种“新稻五五”,运用先进种植技术改良土壤、科学调配灌溉水源,克服重重困难,终于种活了水稻。

在策勒县恰哈乡,从阿克苏地区引进新型抗盐碱水稻品种“新稻五五”长势茂盛。图片由策勒县融媒体中心提供

  恰哈乡人民政府农村经济办干部阿卜杜力米提·托合提说:“试种的‘新稻五五’预计亩产450公斤。如果今年成功,明年将推广至1000亩以上,并探索稻鱼共生模式,发展养鱼、养螃蟹产业。”

  恰哈乡的“稻浪翻滚”,是新疆大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赋能带来的直接成效。随着材料、报表等工作的减少,基层干部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沉下去、抓落实,更好服务群众和企业。

  在阿拉山口市,记者了解到,各级党员干部充分发挥干部包联企业的作用,积极帮助企业解决原材料、市场、物流等方面的困难,为企业全力生产创造条件。

  近日,中午用餐高峰期,在喀什市一家开业不久的餐厅,记者看到,服务员忙着点餐、上菜,脚下不停,餐厅经理王女士面带微笑麻利地给顾客计算账单,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5月,王女士到喀什地区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开店手续,原本以为要去好几个部门、提交多套材料才能拿到需要的证件,没想到在“高效办成一件事”专窗填一份表格,就可以办理食品经营许可证、户外招牌备案证、消防安全检查意见书等。

  “单窗受理、一次办结,让我们的营业计划大幅提前,多出了几万元实实在在的营业额。”王女士的感慨,道出了新疆“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给企业带来的获得感。

  据了解,新疆制定实施提高行政效能的8条举措,大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国家分批部署的33项重点事项和自治区19项创新事项,全部上线运行。截至2025年6月底,所有上线事项办件量累计达到52.29万件,推动解决了一批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基层负担减轻,干部干劲更足。大家不约而同表示,要更加用心做好服务,不断提升群众和企业办事满意度。

来源:石榴云/新疆日报
本期编辑:邵文静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