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克拉玛依成濒危物种白头硬尾鸭繁殖地

2025-07-21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7月17日傍晚,克拉玛依市区南郊的古海生态公园217国道附近水域,白头硬尾鸭在觅食、嬉戏。
  自2022年8月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首次在克拉玛依发现这一物种以来,白头硬尾鸭已连续4年出现在古海生态公园,连续2年在市区南郊多个水域孵雏。

6月5日,两只雄性白头硬尾鸭正在争夺配偶。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6月5日,白头硬尾鸭在浅水区戏水。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6月16日,白头硬尾鸭在水面休息。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6月20日,雌性白头硬尾鸭带着宝宝在芦苇荡深处觅食。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7月10日,一只雄性白头硬尾鸭与黑颈鸊鷉相遇。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7月15日,白头硬尾鸭在古海生态公园(二期)水面游弋,背景中的克拉玛依石化公司厂区清晰可见。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7月17日,古海生态公园(一期)芦苇荡深处,雄性(中)、雌性(右)白头硬尾鸭及幼崽(左)与凤头鸊鷉成鸟、幼鸟同框。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在今年春末夏初的候鸟繁殖期,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员王新华和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志愿者组织克拉玛依站负责人王玉军在跟踪调查白头硬尾鸭在克拉玛依生活繁殖情况时发现,它们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初步统计成鸭和幼鸭超过30只,数量达到4年来之最。

  “它们生性胆小怕人,常选择在偏远僻静的水域活动,发现危险来临就立即钻进芦苇丛或快速游向远处。”王玉军说,能在克拉玛依亲眼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生活,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
  白头硬尾鸭的尾部窄、尖、硬,雄鸭头部为白色,雌鸭头部有一白一黑两条纵纹,这是区别其他种类野鸭的明显特征。目前正逢白头硬尾鸭的求偶繁殖期,雄鸭喙部呈蓝色且呈现膨大态势,非常容易辨认。
  “白头硬尾鸭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数量为100多只。”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著名鸟类专家马鸣说,白头硬尾鸭在克拉玛依出现并繁殖,数量不断增多,是一件令人感到欣喜、欣慰的好事。这标志着克拉玛依成为了世界濒危物种、中国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头硬尾鸭的北方繁殖地。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区周边水域陆续发现了天鹅、鹈鹕、黑鹳、蓑羽鹤、白头硬尾鸭等全球濒危鸟类,这些生态环境标志物种的种类、数量、出现次数也在增多,这充分表明克拉玛依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持续改善。”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创会会长赵兰生说。

责任编辑:陈丽
本期编辑:王丽媛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