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一场传承石油精神的盛宴——“好记者讲好故事”石油精神宣讲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走进新疆油田侧记

2025-07-16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王金

  看,一幅幅能源报国的壮丽画卷正在准噶尔盆地徐徐铺展;

  听,石油精神在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发出雄浑有力的时代回响。

  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之际,7月9日,“瀚海油魂七十载 能源报国启新程”——“好记者讲好故事”石油精神宣讲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在新疆油田成功举办。

7月9日,“瀚海油魂七十载 能源报国启新程”——“好记者讲好故事”石油精神宣讲暨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在新疆油田举办。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来自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的8名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用鲜活的故事和深情的讲述,展现了全国石油石化能源系统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扛起能源保供重任、端牢端稳能源饭碗的责任担当,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疆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献上了一份文化厚礼。

共绘精神传承新图景

  8名宣讲者、8个故事、8种声音、8种记录。
 

宣讲前,8名优秀新闻工作者代表在活动展板前与观众见面。新疆石油报记者 姚继东 摄

  主舞台上,“好记者讲好故事”的主题标识熠熠生辉,伴随着舒缓柔和的背景音乐,来自全国石油石化新闻战线的宣讲者、行业领导、嘉宾及新疆油田员工代表共计300余人齐聚一堂。聚光灯下,8名宣讲者用独特的视角、动人的讲述和敏锐的镜头,将一个个沾着泥土、带着露珠、冒着热气的石油故事娓娓道来——

  “石油,到底是什么样?是碳氢氧元素的组合,是来自松辽盆地的精神回响……”中国石油报社的年轻记者余果林率先登台,讲述了他记录的故事。Vlog里,塔里木万米钻塔的轰鸣、羌塘加油站外藏马熊的窥伺、藏族大叔边巴家被天然气灶火映亮的笑脸……这些画面在他饱含深情的叙述中跃动。每一滴深藏万米的油流、每一座“生命禁区”的油站、每一缕高原新生的蓝色火苗,都在诉说石油人将“不可能”变为“国家能源安全”与“民生温暖”的奇迹。

中国石油报社记者余果林宣讲。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我的使命,就是捕捉这些瞬间,让世界看见石油人的担当、坚守与滚烫的民生。”他的话语让观众席上的不少技术专家和一线工人频频点头。

  来自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的付豪讲述了川渝大地保供冬暖的动人篇章。他亲历了2018年鸭子河输气管线被洪水冲断的危急时刻:500余人顶着40℃高温与暴雨,仅用189.5个小时就完成了“空中架管”。当管道恢复通气,镜头捕捉到的不是欢呼,而是河滩上累倒沉睡的抢险队员——这无声的画面成为他心中对“责任担当”的永恒注解。付豪还翻越了海拔3200米的高山,用镜头记录了驾驶员段庆敏用10年时间帮扶藏族女孩雪莲走出大山的温情故事,见证了石油人在九龙县脱贫攻坚路上种下的“幸福花”。

  “从‘为国找油’的初心,到2023年建成西南首个400亿立方米大气区(满足3亿人用气),这份‘端牢能源饭碗’的使命感如接力棒一样代代相传。”付豪的讲述,让新疆油田的员工们感同身受。新疆油田公司采气一厂员工李虹达说:

  “虽然我们身处不同的地域,但保供的使命是一样的!”石油人之间无声的理解与共鸣,在会场弥漫开来。

  压轴出场的是新疆油田马月玲,她将目光聚焦在了我国首个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的建设上。她深情讲述了新疆油田的开发团队是如何发扬“从石头缝里榨油”的精神,面对世界级难题,实现理论、技术、管理和生产关系全方位突破的。

新疆油田马月玲宣讲。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这不仅是一场科技革命,更是一次精神的涅槃!新时代的‘安下心、扎下根’,就是面对‘卡脖子’技术时的潜心攻关,是智能化建设中的锐意创新!”她的讲述铿锵有力,引发了新疆油田员工强烈的自豪感,现场掌声雷动,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奋斗者的礼赞,更是对新时代石油精神内涵的深刻认同。

  从乡村泥泞小路到戈壁能源热土、从惊涛中的钻井平台到点亮万家灯火的实践,宣讲者们再现了石油人驯服万米“油龙”、智擒深藏“气虎”的壮举,生动阐释了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丰富内涵,深刻诠释了“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使命是如何被转化为驱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澎湃动能和惠及民生融融暖意的。

让精神之火生生不息

  精神之火生生不息,石油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活动中,中国石油新闻工作者协会“石油精神实训基地”正式揭牌。该基地旨在打造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培育时代新人的重要阵地,为能源事业高质量发展锻造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优良的接班人队伍提供坚实支撑。另外,“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新疆行同步启动,由中国石油融媒体中心组织的“石油工业遗产探访活动”将走进黑油山、克拉玛依一号井、101窑洞遗址、193井等油田历史地标,聆听石油人战天斗地的创业故事,深度挖掘新疆石油工业遗产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

观众用热烈的掌声回应宣讲人员的精彩演讲。新疆石油报记者 姚继东 摄
  新疆油田数智技术公司员工阳春说:“1955年10月29日,‘克拉玛依一号井’喷出工业油流,宣告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横空出世。从此,发轫于‘一号井’的‘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的新疆油田精神开始融进新疆石油人的血液。把实训基地建在新疆油田,就是要依托这片热土上丰富的工业遗产和鲜活实践,打造一座锤炼本领的熔炉、一个传承基因的课堂、一个凝聚力量的阵地,让历史的回响真正融入一代又一代新疆石油人的血脉!”
新疆油田公司新闻(融媒体)中心记者对活动进行报道和直播。新疆石油报记者 姚继东 摄
  从“好记者讲好故事”的深情诉说,到“石油精神实训基地”的落地生根,再到“工业遗产探访”旗帜的迎风招展,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是一次精神寻根之旅、精神赋能之旅。石油人在哪里,石油精神就在哪里。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中,新疆石油人将永葆“石油工人心向党”的政治本色,矢志不渝地传承弘扬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新疆油田力量。

  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初心与豪情,如同地火奔涌,必将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