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记者 马世军 通讯员 万青山 王奎奎
7月5日,记者跟随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副经理童镜树奔赴2025年碳注入新区——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吉172井区,查看该井区实施二氧化碳吞吐的4口井的注入情况。

员工在八区530井区CO2混相驱先导试验站内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张睿 摄
记者赶到JHW033井时,正值正午时分,灼热的阳光就像能穿透衣服照射在皮肤上,空气干燥得仿佛要吸干周围物体的全部水分,“既干又热”是172井区目前最显著的环境特征。
据现场工作人员说,当天并不是最热的一天,入夏以来,最高气温已多次突破40摄氏度,地表温度高达60摄氏度。尽管如此,进入现场的工作人员依然要“三穿一戴”全副武装,思想上更不允许有丝毫麻痹大意。
今年以来,为了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安全高效推进新疆油田公司2025年CCUS工作部署落实落地,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开创性地在准噶尔盆地建立东、中、西部3个CCUS监督片区长进行注碳监督,加强对CCUS工作的现场指导和监督检查。
童镜树作为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整体统筹协调新疆油田所有注碳区块运行的负责人,每周都要巡查新疆油田重点注碳区块现场运行及安全管理情况,观察注入井油压和套压,落实每口井现场设备的安全管理,消除潜在隐患,加快推进CCUS工作进度。这段时间,童镜树对吉172井区4口碳注入的新井注入情况尤其放心不下。
此时,JHW033井的二氧化碳注入工作正在阳光的炙烤下一刻不停地进行着。从碳厂驶来的二氧化碳运输车,正通过管线源源不断地将二氧化碳补充输送至现场50立方米的储罐内,已经液化的二氧化碳再通过注碳增压撬,将储罐内的二氧化碳增压后注入井内。
童镜树进入撬装注碳现场,逐个查看仪表设备,逐项检查工作记录,详细询问工作进展情况,仔细查看各项安全工作是否做到位。短短几分钟,汗水就顺着脸颊不停往下流,浸湿了他的红工衣。
童镜树介绍,作为新疆油田首个页岩油注二氧化碳提高采收率先导试验区,吉木萨尔页岩油吉172区块补能需求强烈,具备提高采收率潜力。从5月中旬开始,项目部积极组织启动试验区4口井的注入工作,目前已累计注碳3.0万吨,进展顺利。
今年以来,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聚焦公司“2112”四大工程,锚定100万吨CCUS目标注碳任务,加大碳源稳定供应力度,扩大碳注入面积,采取更加科学有效的注入方法,强化管理,加快工作进度。
“吉172井区就是在充分论证后增加的CCUS工作新战场。希望在CCUS的加持下,新疆油田公司降碳埋碳的步伐能进一步加快,更为建设吉木萨尔页岩油示范区作出积极贡献。”童镜树说。
♦记者手记
将“双碳”进行到底
●马世军
烈日下的戈壁滩上,火热的新疆油田生产区内,一辆辆二氧化碳槽罐车穿梭往来,银色储罐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增压泵的轰鸣声奏响着准噶尔盆地的绿色变奏曲,新疆油田的干部员工正勠力同心,将“零碳”进行到底。
为贯彻落实国家“双碳”目标,集团公司党组高度重视CCUS工作,制定了绿色行动三步走战略。自治区对新疆油田CCUS/CC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碳捕集与封存)产业发展多次指出,大力推进CCUS/CCS产业链发展,抓好先导试验和工业化推广,加快环盆地二氧化碳管网建设,全力打造CCUS/CCS产业规模化发展样板,助力自治区“双碳”目标实现。
新疆油田公司锚定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将CCUS纳入“2112”四大工程核心战略,开启了传统能源“逐绿降碳”转型新路,誓将“双碳”进行到底。
开发公司CCUS项目经理部坚定信心、明确目标、压实责任、优化碳源组织调度,扩大碳注入面积,创新建立注碳项目池,实施更加科学有效地注入,提速提效,推动日注碳量几何数增长,奋力向“双碳”目标迈进。
5月14日,新疆油田累计注碳突破20万吨,6月16日,突破30万吨;6月30日,突破35万吨;日注碳量也由5月14日的超2000吨迅速提升到5月23日的突破3000吨,6月30日日注碳量已达3300吨,新疆油田排除万难,将中国陆上油田规模最大的CCUS工作带入发展“快车道”,坚定不移地朝着“逐绿降碳”的目标奋力奔跑。
夕阳为戈壁滩上的储罐群镀上金边,青年技术员合上写满参数的笔记本。新疆油田的“石油红”们,正在苍茫戈壁书写着“降碳”与“增油”双赢的工业传奇,未来,新疆油田油区内戈壁滩下的每一道裂缝,都是国家宝贵的碳银行。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