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严把轨迹每一关——科研人围守钻台,跟踪稠油产能小记

2025-07-09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梁艳艳
  
炎炎夏日,中午2时30分,新疆油田红浅1井区hqHW4006P井钻台旁,勘探开发研究院稠油开发研究所科研人员全部就位。

  这是红一4区首口双水平井SAGD开发井,此时钻头正逼近目的层,钻井进入关键阶段。稠油开发研究所SAGD技术专家高亮正带着该所首次接触SAGD钻井的3名火驱开发研究中心科研人员,紧盯着仪器上不断跳动的轨迹数据。

  在SAGD水平井钻井中,岩屑录井是判断钻头位置、控制钻井轨迹走向的关键手段。而在红一4区砂砾岩油藏中,这项工作显得尤为艰巨。

  “因为岩屑就是地层的‘密码本'。”高亮解释道,“通过分析岩屑的粒度、荧光显示和矿物组成,我们能实时判断是否钻遇优质油层,确保水平井在靶前段预设位置前进、水平段在最优位置穿行。而砂砾岩的岩屑大多破碎,荧光显示弱,加上储层非均质性强,岩性变化快,稍有偏差就可能钻穿油层。”

  为此,科研团队制定了一套严密的跟踪方案:每米取样一次,现场立即进行岩性描述和荧光检测,并与地质模型比对;每下一根套管比对一次井轨迹,及时校正偏移量。

  从14时30分到次日凌晨5时,hqHW4006P井场灯火通明。4名科研人员也始终围守钻台,分工明确:记录岩屑变化、地质模型对比、综合各项数据指导轨迹调整。

  “这次不是普通的钻井跟踪,而是要给后续待钻的17口井立标杆。”高亮在复盘时说。

  其实,除了指导此次轨迹控制,高亮还给其他3名科研人员系统传授了SAGD水平井钻井跟踪的方法和要诀,那就是“如何通过岩屑判断储层物性,怎样从微弱的荧光显示中识别油层”等知识和经验。

  “我们要将这种‘专家指导+全员轮训’的模式推广到所有SAGD井钻井中,确保每口井都能‘钻得准’。”火驱开发研究中心相关技术负责人说。

  当晨光驱散夜幕,钻塔巍然矗立,闪着耀眼之光,仿佛在诉说:在这片开发了30多年的老油区,科技的力量将为其书写新的篇章。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杨艺佩杉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