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一起来了解二次元↓

2025-07-09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晓丹 实习生 汪卉童 韩欣烨

  阿澈、溪溪和揪揪的故事,不过是众多“二次元”少年故事中的一瞥。

  《2024年中国二次元产业用户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二次元产业用户规模已突破5亿人,最主要的用户群体是1995年—2019年出生的“泛Z世代”。

  二次元,如今又被称为年轻人的“电子布洛芬”。

  然而,很多家长对这个领域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也由此产生了种种焦虑:担心阴暗或血腥的内容会对孩子造成不良影响;担心孩子购买二次元周边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更担心孩子过于沉迷于虚拟世界,对现实生活和学习产生排斥。

  这些问题的确都很棘手,但我们不妨先换个角度,了解一下——

  为什么孩子愿意和虚拟世界互动?“电子布洛芬”到底能抚慰什么“痛苦”?面对一些不理解甚至质疑的声音,为什么他们“站定”在那里,他们在相信什么?

“角色不会对你说不”

  在阿澈看来,二次元世界是可供逃离现实压力的避风港。在这个虚拟世界里,他们可以是任何人,做任何事。

  “现实世界可能充满竞争、比较和失败,但二次元角色不会对你皱眉或说‘你不行’。”阿澈说,在二次元世界里,个体的独特性可以被欣赏,情感投入能得到回应,这种“确定性”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安抚力量。

  阿澈的话也道出了很多青少年二次元爱好者的心声。

  “在现实里,成绩、外貌、社交能力……好像总有一把尺子在衡量你。放学回家,打开追的番剧,那一刻才觉得时间是自己的。”17岁的小雨说,现实的压力常让她喘不过气,也带来持续的焦虑——下一次考试结果如何?能否达到父母的期望?未来在哪里?而在二次元的世界里,这份焦虑被按下了暂停键,她能够暂时忘记现实的烦恼,找到内心的平静。

“原来你也懂”

  建立同伴关系同样是关键。

  初一学生洛菲五年级时去过一次漫展,自那之后,她对二次元世界的热情就一发不可收拾。

  “我特别喜欢《原神》这款游戏中的角色卢卡,已经攒钱买了他的皮肤。爸妈还是挺理解我的,我想买Cos服饰或手办的时候,他们也会给我一定资金支持,但前提是不能因此影响学业。”洛菲说,卢卡虽然是虚拟角色,对她来说却是精神寄托,她也因此在漫展和游戏中结识了许多与她兴趣相投的伙伴。

  一些伙伴没有洛菲这么幸运,他们的爱好在现实生活里遭到了家人的强烈反对,这也使得他们在二次元领域里,因为共同的兴趣和话题,建立了可靠的、感情深厚的同伴关系,获得了难以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在二次元社群里,大家因为共同的爱好聚在一起。你喜欢一个冷门角色,不仅不会被认为‘怪’,反而能找到同好、获得共鸣,那种‘原来你也懂’的感觉,很治愈。”洛菲说。

“角色是理想的‘另一个我’”

  二次元文化中的多样性也是吸引年轻人的重要因素。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英语专业学生龚一帆从小学时就开始接触二次元文化,经常参加全国各地的漫展活动,对市面上主流的二次元游戏也十分熟悉。

  作为资深爱好者,龚一帆观察到,近年来二次元文化正变得越来越多元。“以前主流是热血少年漫,现在女性向、科幻、悬疑、治愈系等各种题材都有一大批忠实粉丝。”

  龚一帆说,二次元角色往往被赋予鲜明的人格魅力、理想化的品质或跌宕起伏的成长弧线。对于青少年来说,这样的角色很可能成为情感的投射对象。

  “例如,奇幻冒险题材的动漫男主角通常具备热血、正义、率直等特质,这对处在青少年时期的男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大家会觉得,角色是理想的‘另一个我’。”龚一帆说。

“我们选择的不止娱乐”

  面对一些家长和公众关于“玩物丧志”“回避现实”的质疑,阿澈和小雨给出了回应——她们以及许多同龄人所选择的,不止是一种简单的娱乐方式。

  “沉浸在二次元世界,绝不代表着彻底逃避现实。它更像是一个充电站,或者一个情绪缓冲带。”小雨解释说,“在番剧里看到主角克服万难,或者被某个角色的坚持所打动,其实会给我力量。学习到深夜很累的时候,想想‘如果是他,会怎么面对?’有时候就能再坚持一会儿。”

  在小雨看来,繁重的学业压力下,拥有一个能自由呼吸、寄托情感、获得纯粹快乐的“自留地”,是对抗现实挤压的重要方式,“它是我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全部,但它让我觉得生活是五彩斑斓的。”

  阿澈也反复强调:“我们不是沉迷虚幻,而是在虚拟中汲取力量,更好地面对现实。家长们担心的阴暗血腥内容确实存在,但就像现实世界一样,我们有分辨能力,也会主动选择积极阳光的作品。请不要因为不了解,就全盘否定这个对我们意义重大的精神家园。”

  (除洛菲、龚一帆,其余人名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武海丽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