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秦菱鸽
在克拉玛依,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始终默默行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孤寡老人送去陪伴,为残障群体带来希望。他们是“海洋义工”,一支由130多位普通市民组成的公益团队。而这个团队的发起人,是新疆油田公司采油一厂职工张剑。他用实际行动,带领义工团队为这座城市描绘出最温暖的人情画卷。2023年11月,张剑被评为“典范克拉玛依人”。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坚守
2008年,偶然的一次网络浏览让张剑第一次走进了志愿服务的现场。他原本只是出于好奇试一试,却没想到这一试,就是十几年的坚持。
最开始,他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利用闲暇时间,为社区老人送饭、为福利院孩子捐衣。但他很快察觉到,仅靠“临时凑人”的方式很难让这份爱心长久延续。于是,一个想法在他心中悄然萌生:组建一支正规且稳定的公益团队。
经过多方不懈的协调与努力,2009年,“海洋义工”分会正式宣告成立,服务的重点聚焦于克拉玛依的孤寡老人、残障群体、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
16年来,“海洋义工”累计开展公益服务超1400次,足迹遍布克拉玛依市福利院、七彩家园、圣桥老年公寓等各个场所。团队成员从最初的寥寥几人发展到如今的百余人。其间,张剑个人参与志愿活动超过1000次。

志愿服务中的张剑(左二)。(图片由本人提供)
为了让服务开展得更加优质高效,每次活动前,张剑都会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状况、情绪状态、家庭情况,进而量身定制个性化的帮扶方案。在这些公益活动中,有一件事让张剑印象深刻。
一位老人因病瘫痪在家,妻子年事已高,儿子整日忙于工作,老人长期被困家中无法下楼,情绪十分低落。接到求助电话后,张剑迅速组织义工团队,精心制定“N+1”帮扶方案——每周固定时间上门探望,为老人按摩、陪他聊天,甚至合力将老人抬下楼,让他晒太阳、看风景。半年之后,老人竟能自己缓缓站起,扶着墙壁慢慢挪动脚步。那一刻,老人的妻子激动得泪流满面,还给张剑送去了锦旗表示感谢。“其实我们能做的不多,但持之以恒真的蕴含着巨大的力量。”张剑说。
义工服务不断向外延伸
为确保志愿服务的安全与质量,加入“海洋义工”团队的志愿者们都要接受基础护理、心理陪伴等相关专业培训。
同时,“海洋义工”的爱心不止于本地,还延伸至全疆乃至其他省市。只要收到求助信息,在这些城市,“海洋义工”就会通过网络沟通交流、实地走访了解,随后制订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近年来,“海洋义工”累计捐赠衣物3000余件、图书4000余本,爱心覆盖多个社区和学校。
因为多年扎根公益一线默默奉献,张剑先后荣获“新疆油田公司最美员工”“典范克拉玛依人”等诸多荣誉称号。但在他眼中,这些荣誉并非终点,而是一份全新的责任。“这些奖项不是结束,而是一种鞭策,时刻提醒我不能停下脚步,要奋勇向前,把团队带得更好,让公益服务走得更远。”张剑说。
有人说,公益之路恰似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需要用耐心去丈量,用信念去支撑。在克拉玛依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张剑和他的团队就像海洋中的一滴滴水珠,虽渺小,却能温润人心;虽不张扬,却拥有持久而强大的力量。
张剑还将自己多年的感悟凝练为一句话——“倘若您有闲暇时光,又渴望做一些非凡小事,欢迎加入公益队伍,奉献您的无私爱心,您将会收获意想不到的快乐与充实。”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他16年来始终践行的坚定理念。
张剑说:“今年是自治区成立70周年、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70周年,希望我们的城市满溢温暖、爱意流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