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白祺琪
新疆油田天然气事业快速发展,向更高目标进发的底气何在?
答案藏在一组“争气密码”中——聚人气、争新气、成大气,这不仅是一套方法论,更是一部精神图谱,驱动着戈壁深处的气田腾跃;藏在一组经纬交织的坐标中——克75气田的薪火、盆5气田的守望、玛河气田的锋芒、克拉美丽的坚韧、呼图壁的远征、中佳和天湾的开拓,共同铸就了新疆油田天然气事业跨越式发展的精神图腾。

克拉美丽气田。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从“破茧成蝶”的创业年代,到“争气增储上产”的新时代,新疆油田公司的基因里始终流淌着“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精神血脉。在“跨越25亿”的征程中,既有“铁人式”团队在零下40摄氏度的极寒中抢修解冻管线的坚守,也有青年工程师无数次攻克技术瓶颈的执着。这种精神传承,既是对“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新疆油田精神的延续,更是新时代石油人对“端牢能源饭碗”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解。
聚人气——
精神传承与人才沃土的“双向奔赴”
1992年,克75井工业气流的喷涌,拉开了新疆规模化采气的序幕。克75采气队首任队长王志杰在建设初期组织大家抢修管线的照片,现在被陈列在位于该厂克75采气作业区的集团公司石油精神教育基地中,成为新员工入职的“精神火炬”。
15年后,克75气田化身“人才培养试验田”,孕育出一批又一批思想过硬、技术精湛的天然气开发管理人才。他们从这里走向全盆地天然气开发的主战场,赢得了今天“满盆开花”的新局面,“采气摇篮 薪火相传”的精神在这里完成涅槃重生。

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集输站里,工作人员正在生产现场巡检设备。新疆石油报记者 闵勇 摄
2007年,当玛河气田以“百日建成投产”的速度震惊行业时,这片曾经沉寂的山区已悄然为新疆油田天然气开发吹响冲锋号角。采气一厂玛河采气作业区首任经理刘策带领团队打破“先勘探后开发”的常规,首创“当年立项、当年设计、当年建设、当年投产”的极限投产模式,让“玛河速度”升级为“玛河质量”,仅用199天就完成了工程施工,创下当年全国气田投产最快纪录。玛河气田也成为新疆油田当年最大的天然气增气工程。
如今,玛河气田不仅是高产稳产的“标杆田”,更是先锋精神的“孵化器”——“党员突击队”成为攻坚制胜的“法宝”,“党员目视化”管理经验从这里向全油田推广。从“百日会战”到“技术领跑”,玛河人以气贯长河的魄力和一马当先的锐气,在准噶尔盆地上写下开发未停步、创新不停歇的先锋注脚。
从克75的“摇篮”孕育初心,到玛河的“先锋”开拓疆界,从克拉美丽的“破界”征服火山岩,再到呼探1的“远征”问鼎深地,新疆采气人的精神谱系持续进化。
争新气——
资源革命与战略破局的“多向突围”
2008年10月,当克拉美丽气田在准噶尔盆地腹地破土动工时,全球尚无复杂改造型火山岩气藏规模开发的成熟经验。面对埋深超4500米、储层非均质性极强的火山岩“铁板地层”,新疆石油人以“126天投产”的极限速度,在茫茫荒漠中写下“美丽答案”。
时任采气一厂总地质师石新朴带领地质团队,发起了“向火山岩宣战”的技术革命,通过系统研究源储盖关系,明确源控、高控、断控、有利岩体“三控一体”成藏模式,实现了气藏的连片探明;攻关研发了火山岩相、测井相、地震相和地震属性融合的“三相多属性”岩体三维雕刻技术,让储层预测精度从35%提升至78%,单井日产气量从5万立方米飙升至30万立方米,打破了“火山岩低产魔咒”;仅用126天,同步建成国内首条火山岩气藏集输系统,日产气量突破150万立方米,比国际同类项目工期缩短了60%。
2024年,克拉美丽累产气超140亿立方米,火山岩开发技术输出至国内同类气田,推动同类气田天然气增产。
从“世界难题”到“中国方案”,克拉美丽以艰苦奋斗、舍我其谁的“美丽精神”,在火山岩上烙下“争气”的烙印。克拉美丽气田也以“破界者”的姿态,为全国天然气开发打开了一扇面向火山岩、面向世界的新窗口。

在采气一厂克拉美丽采气作业区克拉美丽天然气处理站,技术人员正通过监控大屏实时查看采气现场数据运行情况。新疆石油报记者 闵勇 摄
2020年,当呼探1井以当时准噶尔盆地完钻井深最深、压力最高、温度最高的“三高”极限参数刷新纪录时,新疆油田人正以“远征者”的姿态叩响地球深部能源之门。这座“深地珠峰”的突破,不仅是准噶尔盆地超深层天然气开发的里程碑,更是技术与精神的双重远征传奇。
面对超高压、超高温的炼狱级挑战,时任采气一厂副总工程师王晓磊带领团队摸索出一套特殊的管理模式。针对气井采用常规试采方式后出现的出砂、压力波动大等问题,设计并投用了全国产化的“前置除砂+两级节流”试采流程,建立了呼探1井渗流模型与南缘“三高一超”气井管理制度,仅用时37天就安全完成了试采建设任务,创造了新疆油田冬季施工建产的新速度。
2023年,由于井深压力过高,钻井过程中发生储层重浆污染堵塞,同区域的呼101、102井完井后投产压力、产能均下降70%以上。王晓磊团队成功研发应用了碱性解堵技术。两口井解堵后,日产气量较初期提升了5倍,每日多产气32万立方米。这一系列探索,让新疆油田率先在准噶尔盆地南缘实现了“三高一超”从“0”到“1”的重大突破。如今,这些核心技术已成为盆地超深气藏开发的“技术榜样”。
在准噶尔盆地的天然气开发版图上,中佳与天湾如同两把“争气密钥”,一把打开了超低渗储层的“磨刀石困局”,一把打开了复杂构造带的“千亿方大门”。作为采气一厂项目经理部副主任,廖明旺先后参与了这两个区块的地面建设。
2021年冬,ZJHW201井的突破让中佳区块一战成名,但地面工程建设却遭遇“极寒+极脆”的双重考验:零下35℃的极寒中,廖明旺跑前跑后,一心只为“快点、快点、再快点”,这样才能加强各环节的紧密衔接。在廖明旺及其团队的努力下,从2021年11月13日开工到12月25日开井投产,工程工期提前36天结束,廖明旺及其团队硬是在冻土上“凿”出了ZJHW201井试采站。紧接着,他们又启动了中佳露点控制站的设计及建设,并于2023年6月顺利投运,实现了单井试采转变为规模试采。露点控制站的建设,实现了12项闲置资产盘活再利用,节约设备采购投资约500万元。
2022年,天湾1井预测储量达千亿立方米,但其地面工程却面临“断裂带+生态敏感区”的极限挑战,放喷试气井口的油压、实测地层压力均创中石油最高纪录。受限于特高压井口、试采装置采购及修井技术论证周期等因素,廖明旺和同事又一次背起行囊。这是廖明旺职业生涯中的第105次“出征”,运动包侧袋里插着智能巡检平板的充电线,保温杯里是昨夜泡好的提神浓茶,新工装后背洇着泛白的印记,虽然行囊的重量已经一减再减,但他肩上的使命却越来越重。
面对大修与试采需协调同步完工的挑战,廖明旺和团队创新采用零散气回收、湿气销售模式,推动地面处理装置按照CNG装置快速投产、LNG装置效益试采思路分步建设投产,实现了勘探开发一体化、气井试采效益最大化。在廖明旺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CNG装置提前完工,井口试采装置、地面处理装置于去年9月成功开井。
成大气——
从“盆地主力军”到新疆能源格局的“关键棋眼”
截至目前,新疆油田已累产天然气400亿立方米,为超过4亿户中国家庭提供生活用气,成为西气东输“稳压器”,以沉甸甸的“争气答卷”完成了从“盆地主力军”到新疆能源格局“关键棋眼”的战略跃迁。

春节期间,采气一厂玛河气田作业区员工在及膝深的雪地中步行巡检。新疆石油报记者 张睿 摄
建成克拉美丽节能低碳示范区、光伏年发电量超千万千瓦时……当克75气田的“摇篮精神”点燃第一簇火苗,当克拉美丽在火山岩上凿出“中国方案”,当呼探1井向地球深部叩响“远征号角”,新疆油田已悄然完成从量变到质变的跨越。
对新疆油田公司来说,从25亿到50亿,不仅是量的跨越,更是技术破壁、战略破局、精神破茧的立体式突破。如今,瞄准新目标,新疆油田公司将以新疆能源格局“关键棋眼”的担当,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重塑全球能源治理格局的大棋局中落下“先手棋”。
底气长存,未来已来。
冲刺的战鼓已经擂响。当“争气增气”的文化火种在这片土地上扎根、燎原,我们有理由相信:跨越25亿,奋进50亿,是新疆油田为我国能源发展谱写的壮美赞歌。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腊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