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 | 为患者“多想一步” 让医疗更有温度

2025-04-25  

张冰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主动上新“老人友好型”自助机,操作简单,字大如斗,老人看病取药轻松上手;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引进疆内首个5G远程心脏介入手术平台,让“专家云端主刀,机器人辅助操作”的科幻场景成为现实;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主动研发“互联网+护理”平台,为我市失能和半失能人员解决燃眉之急;市第三人民医院免费为辖区内 60 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开展入户健康评估及白内障筛查工作,用专业和温情守护老人的清晰“视界”……

  近期,我市医疗领域涌现出了一系列主动“为患者多想一步”的创新举措。笔者认为,这些看似独立的创新实践,实则共同诠释了一个命题——医疗服务的终极价值,不仅在于技术的精进,更在于对患者需求的深度体察与回应。每一个真心实意的“为患者多想一步”,都值得被看见、被珍惜。

  “为患者多想一步”在于主动作为,敢于“做加法”。国家相关医疗政策制度是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基石和准则,而非“天花板”,有医学温度的医疗单位和机构善于在规范之上做加法。例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制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提出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全民健身行动等18项专项行动和30个考核指标,而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则在国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自加压力,突出上海的标杆和引领作用,开展了20个专项行动,实施了100项具体举措,制定了40个考核指标,在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进程中彰显了中国智慧、上海方案;江西省儿童医院推出“游戏化诊疗”新模式,通过互动游戏缓解术前焦虑,大大提升了患儿的配合度,为病房注入了温暖治愈的力量。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医患关系亟待改善的当下,我市医疗机构也并未止步于“治病救人”的基本职责,而是主动延伸服务半径,将人文关怀融入诊疗全程。例如,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主动求变,通过开设全疆首个“双心门诊”,开通无节假日门诊、延时门诊,实行“一号管三天”等便民措施,实实在在地提升了市民的就医满意度,真正实现了“规范之上有温度,标准之外有创新”。

  “为患者多想一步”在于将心比心,真正把患者“当作亲人”。笔者曾采写过一个简单而温馨的小故事:克拉玛依有位医生不忍远道而来的患者等候,常常放弃午休时间为患者看病。一次,一位患者看完病后偷偷给医生买了一份抓饭,医生感动得鼻头发酸:患者不远千里为我而来,我怎能辜负?而患者的回应则是:“愿意为患者饿肚子的医生,值得被珍惜。”一个“莫辜负”,一个“要珍惜”道出了医患之间最本真、最朴素的情愫。在克拉玛依,这样的温情故事并非个例,无论是为了患者得到更好治疗甘愿“吃射线”研发新术式的自治区人民医院克拉玛依医院(市中心医院)外科医生陈勇,还是为了克拉玛依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主动申请延长援疆期限的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援疆专家何森、曹德宏,他们的选择证明:高明的医术,永远建立在“视病犹亲”的共情基础上。笔者亦认为,这种双向奔赴的温暖,正是破解医患矛盾的密钥。

  在经济效益与医疗伦理的天平上,“为患者多想一步”还需要勇气与担当。市第二人民医院(市康复医院)明知“互联网+护理”投入大、收益低却仍坚持推进,因为这关乎众多失能和半失能家庭的生存质量;市第三人民医院的白内障筛查项目虽非考核指标,且实行起来耗时费力,但依然在全体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稳步推进,只因这多出来的“一步”能守护数百位老人的光明。事实证明,当商业逻辑让位于人文关怀,收获的不仅是社会效益,更是难以估量的医患信任。这让人想起英国NHS体系的发展经验:短期看,人文投入可能增加运营压力;长期看,患者信任才是医疗机构最宝贵的无形资产。日本“地域医疗”的实践更证明,结合本地需求的“微创新”往往比盲目追求技术“高大上”更具可持续性。这些“为患者多想一步”的探索正在积小胜为大胜,而医疗的温度,就藏在这些看似微小的进步里。

  诚然,我市的医疗服务水平、市民健康素养等与国内一线城市相比尚存在差距。但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些客观存在的差距,就否定或忽视那些充满诚意的“多想一步”。因为,医者的每一个“多想一步”,都可能改变患者的人生轨迹。

  我们期待,“为患者多想一步”的理念在全市医疗系统蔚然成风,在提升医疗质量的同时,成为我市医疗服务最温暖而坚实的底色。

责任编辑:张冰
本期编辑:吕梦婵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