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丁恬甜 苏珍
她没有宽厚的肩膀,却敢于挑起重担;她看似温婉,却坚强地撑起了班组的“半边天”。她就是余晓燕,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炼油二部柴油加氢改质装置二班的一名女工。

余晓燕正在巡检装置重点设备。金玲 摄
作为克拉玛依石化公司的2022年度“十佳”员工和2018年度“青年岗位能手”称号获得者,余晓燕被同事们称为“六边形女战士”,因为她不仅用4年时间就从一名普通操作工成长为高级技师,还凭借优秀的学习能力成为各类技能大赛中的“常客”,且屡屡获奖。
一丝不苟
在同事眼中,余晓燕是严谨的。
近年来,她不仅参与了车间新员工安全教育培训资料的编写、车间操作卡的修订,还参与了公司初、中、高级工以及技师实操题库的编写。
其间,为了做好题库编写工作,她常常翻阅大量专业书籍和行业标准资料。当练习题涉及实操过程中的关键参数时,她总是反复推敲,不放过一处细节。在她看来,题库中的每一道题都应该准确、严谨,而且应当尽可能贴近实际操作场景,这样才能达到让员工掌握相应技能的目的。
作为班组职教员,2024年年底,余晓燕在班组推行“每班一练”模式。无论是白班员工,还是夜班员工,都要参加练习。作为出题人,余晓燕在练习题中设置了很多涉及产品质量工艺参数指标、系统温度压力等关键参数的内容。
她说,员工们每天要做的练习题目其实不多,经过反复默写,员工一定能对这些重要参数入脑入心。同时,她还见缝插针地开展“五分钟培训”。现在,班组员工已对A级指标的参数做到了如指掌。
诲人不倦
在徒弟眼中,余晓燕是无私的。
近年来,班组分配来的新员工都是她的徒弟,为了让徒弟早日“出师”,余晓燕为每个人都量身定制了培训计划。
在班组,同事们常常能看见她带着徒弟穿梭在错综复杂的工艺管线和设备之间。“这是原料管线,要特别注意观察它的压力和温度变化。这是分馏塔,要学会观察液位和温度。”“这个压力值要小心,如果它超过警戒线,就要立即采取措施,通过调整参数将风险降到最低。”在DCS(分散控制系统)前,余晓燕现场向徒弟示范如何调控参数。
作为余晓燕的“得意门生”,阿比德·乌斯满和李璟跟着师父经历了数次装置应急处置场景,相应技能得到大幅提升。2024年,李璟备战技师考试时,余晓燕将自己的考试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还手把手教李璟仿真和开停工实操,帮助李璟顺利取得了技师资格。今年初,阿比德·乌斯满准备进行内操工岗位考试,余晓燕为其制定了相应的培训内容,让阿比德·乌斯满全程自己动手调整参数。按照师父的要求,阿比德·乌斯满的参数控制能力持续提高。
此外,作为班组工会小组长,余晓燕特别关注“90后”和“00后”员工的身心健康,经常像“暖心大姐姐”一般,在工作和生活中帮助他们,为他们答疑解惑。
携手并进
在爱人眼中,余晓燕是贴心的。
余晓燕的爱人李茂林是克拉玛依石化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高级工程师,夫妻俩志同道合,在家总有聊不完的话题。其中,聊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安全生产。有一次,他俩分别从安全角度和操作角度分析装置应急案例,探讨如何规避装置波动风险。为此,余晓燕还为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通过注册安全工程师和心理咨询师考试。
作为公司大集中ERP项目组的一员,自开年以来,李茂林一直在忙工作,夫妻俩只见了两面,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由余晓燕一手操持。余晓燕理解丈夫的忙碌,从没有一丝怨言。但只要一家三口聚在一起,夫妻俩就会陪孩子下围棋、打羽毛球,享受难得的幸福时光。
有人问余晓燕为啥做什么都如此优秀?她回答:“把平凡的事做到极致,便是非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