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解决“招工难”!克拉玛依市在疆外8省36城建立异地劳务协作站

2025-03-24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郭雪梅
  3月19日上午,从甘肃平凉来克拉玛依务工的马进喜刚下火车,就被早早等候在站台外的招聘企业接走了。
  “马师傅,你以前干的是钻井,这次应聘的是修井岗位,两个岗位之间有些相似,你又有资格证,很快就能上手。”在前往单位的路上,招聘企业克拉玛依创业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陈举纲一边和马进喜唠着家常,一边介绍企业和岗位情况,让他安心。

克拉玛依市创业有限责任公司员工正在作业。通过克拉玛依市在疆外建设的异地劳务协作站,该公司缓解了招工难题。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何茵茵 摄
  “我从老家人社局发布的信息中得知克拉玛依市在招人,就决定来试试。”马进喜说,“企业福利挺好,不但安排了宿舍,发了被褥、枕头、工服、鞋子,就连吃饭的碗都准备好了。”
  当天,包括马进喜在内,共有3人一起从甘肃平凉来我市就业。这是克拉玛依市在疆外8省36个城市建立异地劳务协作站取得的成效之一。

创新思路
缓解用工难题

  克拉玛依市作为全国重要的石油工业城市,工业基础强,对石油石化相关产业的技术工人需求量大。
  “过去,各企业主要通过线下招聘会和线上各平台招揽人才,但招聘渠道有限、企业需求和应聘者之间匹配不够精准,招聘效率有待提高。”市人社局外来劳动力管理科负责人徐晨翔说,“尤其是春节过后,企业复工复产用工需求激增,临时招聘非常困难。”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去年3月起,市人社局以“1+3+N”公共就业服务示范项目为引领,陆续在甘肃、河南、四川等劳动力密集的省市建立劳务协作站。截至去年10月底,我市已在疆外8省36个城市建立站点,其中包括兰州、郑州、成都等8个省会城市的一级站点及定西、平凉、眉州、资阳、许昌等28个地级市的二级站点。
  劳务协作站建立后,通过参与当地线下招聘会、在当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信息等方式,克拉玛依市的人才和就业相关优惠政策、企业招聘信息等知晓率大幅提升。
  “我们在介绍招聘信息的过程中,会大力推介克拉玛依的教育、医疗、城市建设、交通等‘软实力’,消除务工人员的陌生感。”克拉玛依市异地劳务协作站负责人陈靖超介绍说。
  同时,劳务协作站还与当地人社部门和服务机构建立长期联系,及时收集当地外出务工人员信息,建立人员信息数据库,为全市各企业招聘储备人力资源。

初见成效
300余人达成就业意向

  据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选择建立异地劳务协作站的城市都是人流聚集且高校资源丰富的地方。
  “这些高校均设有石油石化相关专业,选择这些城市,能够更好地为全市油服企业、招商引资企业精准吸引高素质的技术人员。”徐晨翔说。
  自劳务协作站建立以来,我市的招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春节过后,已有300余名异地务工人员达成就业意向并陆续抵克工作。
  去年,29岁的黑龙江小伙韩祝看到异地劳务协作站发送的招聘信息后,成功应聘到我市一家广告公司。
  “从劳务协作站了解到的企业信息是真实的,企业给的待遇不错,缴完‘五险’后每个月还能拿到5000元,我就决定来试试。”韩祝笑着说,“公司为我们提供宿舍、发放餐补,来这里吃住都不用担心,大大降低了我的生活成本,我的父母也很安心。”
  经过几个月的适应,韩祝对克拉玛依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比较满意,他也正在寻找合适的机会,争取在干好现有工作的同时开创一份自己的事业。
  “克拉玛依的包容性很强,让我很快就融入了这里。未来,我会考虑在这里安家。”他说。
  今年,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将继续在甘肃、四川、河南等重点省市集中发力,通过各劳务协作站扩大招聘宣传力度,吸引更多来克务工人员,帮助企业解决“招工难”“引人贵”的问题,满足本地企业的用工需求。“同时,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做好来克务工人员的跟踪和随访工作,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协调解决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让他们安心留在克拉玛依工作。”市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对各劳务协作站进行动态管理,对成绩突出的站点加强建设,最终形成稳定的劳务输送渠道,为克拉玛依市科学转型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责任编辑:聂梦婷
本期编辑:方伟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