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结核病离普通人遥远吗?如何判断自己患的是感冒还是肺结核?哪些措施可以有效预防肺结核?
针对市民关注的热点问题,记者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结核病防治专家李程瑜进行了专访。
今年是防治肺结核关键节点
记者:我们注意到,今年的主题使用了三个“全”,您能给我们解答一下其中的深意吗?
李程瑜:今年的主题强调了“全面行动、全力投入、全民参与”,这三个“全”体现了我们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全方位、多层次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理念。全面行动意味着从政府到社区、从医疗机构到个人,每一个环节都要积极参与;全力投入则强调了资源的集中和政策的支持;全民参与则是呼吁每一位公民都要有防治结核病的意识,共同努力终结结核病。
记者:今年的3月24日是《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24—2030年)》印发后的第一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您认为这有什么特别之处?
李程瑜: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特别之处在于,它是该规划实施后的第一个重要节点。这个规划为我们未来几年的结核病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设定了具体目标。因此,今年的宣传活动不仅是常规的宣传教育,更是对新规划的广泛宣传和动员,确保全社会都能了解并支持这一规划的实施。
记者:大家总以为结核病离我们很远,是这样吗?
李程瑜:实际上,结核病并没有离我们很远。尽管现代医疗条件有所改善,但结核病仍然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结核病防治形势依然严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65岁以上老年人群、糖尿病及使用免疫抑制剂患者等易感染结核病人群增加,促进了疫情的回升。
社会发展、交通工具大幅提速,人员流动和交流增加,增加了结核病传播的机会。因此,我们不能掉以轻心,必须保持警惕,积极参与防治工作。
人人都有可能得肺结核
记者:如何判断自己是感冒后遗症还是患上了肺结核?
李程瑜:感冒和肺结核的症状有时会相似,比如咳嗽、发热、乏力等。但肺结核的症状通常持续时间更长,且伴有夜间盗汗、体重下降、咳血等。如果咳嗽、咳痰症状持续超过两周,尤其是伴有咳血或体重明显下降,应及时就医,进行胸部X光或痰液检查以明确诊断。同时,广大居民应积极参加全民体检肺结核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记者:肺结核有哪些不为人知的危害?
李程瑜:肺结核不仅影响肺部健康,还可能导致其他器官的感染,如骨骼、肾脏、脑膜等。此外,肺结核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展为耐药性结核,治疗难度和费用都会大大增加。长期患病还会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患者丧失劳动能力且易将疾病传播给家人或周围的人,甚至导致死亡。
记者:哪些人更容易患肺结核?
李程瑜:人人都有可能得肺结核,但以下几类人群更容易患肺结核:免疫力低下的人,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者、HIV感染者、糖尿病患者;在通风不良环境中集体生活和工作的人群:如建筑工人、学生等;以及医疗卫生工作者和患者的家人、同事、同学等经常接触结核病患者的人群。
记者:市民应该如何预防肺结核?
李程瑜:第一,市民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咳嗽时掩住口鼻;第二,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时间待在密闭空间;第三,加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第四,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尤其是高风险人群;第五,及时接种卡介苗,尤其是儿童。
终结肺结核离不开每一个“你”
记者:克拉玛依市在防治肺结核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和做法?
李程瑜:克拉玛依市在防治肺结核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例如:加强社区健康教育,提高市民的防治意识;建立完善的结核病监测和报告系统,确保早发现、早治疗;提供免费的治疗药物并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持续加强医疗卫生人员的培训,提高诊疗水平;利用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借助手机APP和智能电子药盒,为患者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等。
记者:从今年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方案可以看出,我市今年的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您能讲讲今年活动的亮点吗?
李程瑜:今年我市的“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宣传活动亮点纷呈。首先,我们组织了大规模的社区健康讲座和义诊活动,邀请专家为市民提供免费咨询和检查。其次,我们与克拉玛依融媒合作,通过新媒体和传统媒体广泛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提高了公众的认知度。我们还与学校合作,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进校园活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健康意识。此外,我们还在克拉玛依市主要建筑开展了“亮灯行动”,进一步扩大宣传影响面。
记者:我们真的可以终结肺结核吗?
李程瑜:终结肺结核是一个艰巨但并非不可能的任务。通过全球范围内的共同努力,加强科学研究,提高诊疗水平,普及防治知识,我们有望在未来几十年内大幅降低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然道路漫长,但只要我们坚持不懈,终结肺结核的目标是可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