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陈雪 文/图
他是政治过硬的实干家,也是科研攻关的先行者,更是绿色发展的践行者。他就是风城油田作业区油田工艺研究所所长、党支部副书记李刚。
从莘莘学子蜕变为科研带头人,李刚用20年光阴写下了这样的答案:石油精神是烈日下的汗珠,是图纸上的笔迹,是给荒原披绿装的坚持。
信念如磐
戈壁荒漠艰苦的工作环境在李刚眼中是充满希望的能源战场。
“组织建设就是生产力!”作为支部副书记,他积极推动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创新性开展“党建+”活动。在油田上产攻坚期,他带领党员干部成立攻坚小组,深入基层,持续跟踪、分析数以万计的油藏数据。在效益开发方面,他科学优化增产措施、降低成本精打细算,使老区基础工作、产量指标、机采指标逐年向好,多项指标位居新疆油田公司前列。在绿色低碳领域,他带头宣传环保理念,积极推广节能技术,形成了风清气正、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除此之外,李刚还坚持做好“传帮带”,提出广泛培养模式,为年轻技术骨干提供广阔发展空间。他与年轻员工交流分享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在他的指导下,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脱颖而出,成为油田发展的新生力量。
科技砺剑
面对该作业区复杂油藏开发困局,李刚率领团队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突破传统思维,形成了以增能驱油、多介质辅助等进攻性配套措施。这些措施如同给油藏注入了一针“强心剂”,有效改善了油藏开发中的“三大矛盾”,措施有效率逐年提高,年增油6万吨以上,为油田持续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李刚查看当日井下作业的完井情况。
在稀油开发领域,他带领团队潜心研究形成的11项低效治理技术使产量逐年攀升,机采指标也不断优化,让原本看似“衰老”的老区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面对稠油热采过程中常见的井口刺漏难题,他带领团队历时5年攻克稠油套管“现场水力切割+造丝+取换套”系列配套技术,成功复产套管头问题停关井350余口,为油田的高效开发注入了新活力。
绿染戈壁
“既要‘黑色黄金’,也要绿水青山。”李刚深知,在能源开发的过程中,绿色发展至关重要。
他积极探索资源循环利用和节能减排的新路径,带领团队开展了一系列创新性实践。在SAGD配套工艺方面,探索出“以电代汽、以气代汽、以剂代汽”的高效低碳开发方式,并试验电加热、氮气辅助技术,填补了行业内稠油热采绿色低碳节能开发的空白。在油田采出液、采出砂处理工艺方面,配套完成了“高温反渗透膜+冷凝水+MVC”除盐净化污水回用锅炉,伴生气脱硫+分离捕集二氧化碳,采出砂调剖等工艺,实现了油田开发处理末端的水、气、泥资源化利用,在降低能耗和保护环境的同时,提高了油田的开发效率,实现了“经济效益+绿色环保”的双赢局面。

责任编辑:屈斌 本期编辑:吕梦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