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通讯员 翟金康
3月15日,克拉玛依市区南郊的古海生态公园(一期工程)北区,一只在湖畔觅食的狐狸听到车辆靠近的声响后,迅速掉头改变方向,朝市区方向奔跑躲避,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
今年冬季,克拉玛依市区的狐狸又多了起来。在市区北郊、西郊、南郊甚至在城市中,都有它们觅食、奔跑的身影。它们大多在傍晚时分单独行动,偶尔也会两两相伴,潜入市民工作、居住的楼前楼后,四下翻找食物。
“近年来,狐狸在克拉玛依出没的频次越来越高。去年,我们成功拍摄到狐狸在市郊活动的影像有30余次,比往年都要多,这与克拉玛依生态环境变好、市民环保意识增强有着直接的关系。”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创会会长赵兰生说,“夏天,狐狸通常会在市区周边的戈壁生活,而冬天的戈壁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狐狸觅食难度变大,于是就会前往城区近郊厂区甚至市民生活区觅食。”
据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专家鉴定,生活在克拉玛依周边的狐狸大多为赤狐,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赤狐又名红狐、火狐,为食肉目犬科狐属哺乳动物,是体型最大、最常见的狐狸。赤狐听觉、嗅觉发达,性狡猾,行动敏捷,以各种野鼠和野兔为食,喜欢居住在土穴、树洞或岩石缝中。
近年来,克拉玛依市在保护利用原有植被的基础上,因地制宜,通过荒漠植被恢复、湿地改造、水系治理、矿山修复、防涝通道等系统性生态工程,打造环城市外围生态圈,加上市民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前来栖息和繁殖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除狐狸外,鼠、兔、野鸡、隼、鹰等动物也时常出没。

2024年12月10日,克拉玛依市北郊,一只狐狸在洞口四下张望。赵兰生 摄

2024年12月10日,一只被救助的幼狐被放归大自然。赵兰生 摄

2025年1月11日,新疆第二医学院东侧戈壁滩,两只狐狸在觅食。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1日,克拉玛依栖鹭湖畔,一只狐狸在被积雪覆盖的冰面上搜寻猎物。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1日,一只狐狸伫立在市郊的土坡上。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3日,克拉玛依栖鹭湖畔,一只狐狸沿着芦苇荡觅食。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3日,一只狐狸趴在栖鹭湖岸边。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3日,一只狐狸在栖鹭湖岸边散步。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1月13日傍晚,克拉玛依市区南郊217国道路段一侧,一只狐狸左顾右盼。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闵勇 摄

2025年3月13日傍晚,一只狐狸在云计算产业园区西南侧灌木丛中。王新华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