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 通讯员 王梦 邱煜珩
高校与城市该如何互相赋能、同频共振?
一直以来,克拉玛依与全市各高校不断探索、创新、实践,共同探寻文化、科教等多层面的校城深度融合发展之路,通过“精品课程进校园”、科普教育推广、高校校园开放等创新举措,为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让城市与高校的发展实现同频共振。
传承文化精髓
共筑精神家园
“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积极邀请我们参与‘强国复兴有我’‘中国梦·劳动美·新疆好’等各类文化主题活动,不仅丰富了师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更提升了我们对克拉玛依的热爱和归属感。”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分院辅导员陈思琪说,“校城融合拉动城市经济,也为城市注入了更多活力!”
近年来,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在克拉玛依各高校火热开展,为高校师生构筑共有精神家园。在文化交流与交融方面,我市各高校紧密结合城市文化特色,精心制订了区域、行业特色鲜明的文化润疆实施方案,通过持续推进兵团精神、胡杨精神、石油精神与城市优秀文化的深度融合,让高校校园成为传承和弘扬优秀文化的沃土。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坐落在美丽的红山湖畔。 金鑫 摄
为了进一步提升校园文化品位,我市积极邀请非遗传承人、文化名人走进校园,开展“精品课程进校园”等活动,并组织文艺团体帮扶高校艺术社团,促进高水平艺术资源融入,让师生们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了高校的艺术教育水平。同时,我市还开展文创产品、特色农牧产品进校园活动,让师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克拉玛依的文化底蕴和经济发展成果。此外,我市还通过举办文化综艺和旅游宣传活动,全面展示城市建设的新风貌,增强了师生对克拉玛依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此外,通过市校共建“天山研究院”,我市和各高校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边疆治理等政策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我市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各高校,开展新疆地方史、民族宗教政策等专题讲座和培训,帮助师生们全面了解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后,全市各高校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热潮,并组织青年讲师团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精神,面向教育部门、机关、企业等开展主题宣讲。截至目前,已累计开展宣讲活动70场次,覆盖人数超过2万人次。
如今,校城融合正成为推动克拉玛依城市发展与高校发展迈向新高度的强大动力。
提升教育“软实力”
增强城市“硬支撑”
2024年10月19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红山湖畔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油城育梦 石大领航”校园开放日系列活动中,全市大中小学生携手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将2.3吨鱼苗投放至红山湖中,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生态风景线。
 2024年6月2日,在第五届红山湖“庆·鱼年”捕鱼节活动中,师生齐心协力将大鱼捕捞上岸。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黄富国 摄
教育是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更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近年来,我市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引导高校师生深度融入城市发展,不断推动“大中小协同育人”走深走实,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在红色文化育人方面,我市深度挖掘黑油山景区、克拉玛依市文博院(展览馆)等城市红色资源,为高校思政教学拓展校外实践空间。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与市文博院(展览馆)合作共建的“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入选国家文物局、教育部2024年度“大思政课”优质资源建设推介项目名单,成为全疆唯一入选现场教学类精品项目的课程,实现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深度融合。
在科普教育方面,我市用科普教育架起大中小学衔接桥梁,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各高校申报自治区中小学研学旅游基(营)地,为大中小学生开展研学活动提供基础保障。同时,我市整合高校教育资源,开展中小学科普研学,促进高校人才与高端实验室资源对接中小学需求,规划14条覆盖多元领域的研学路线,2000余名高校师生“送教上门”,为中小学科技、艺术体育教育、竞赛辅导等提供全方位助力。
在校园开放方面,我市为中小学生劳动教育实践、科技研学等提供各类资源,市校协同开展探寻大学校园“定向越野”、中小学职业教育体验等各类活动,增强了校城之间的互动交流。
为发挥高校服务地方教育发展的积极作用,我市新建了红山湖学校,充分发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的优质资源,不断提升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助力克拉玛依进一步提升基础教育的品质和影响力,在校城教育合作交流上迈出新步伐。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何沐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