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文字礼赞石油精神——访本土作家熊晓丽

2025-03-07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侯婧婧

  在克拉玛依这座因石油而生的城市,有一位作家坚持用细腻而深刻的笔触,将石油人的故事娓娓道来,为这片土地描绘多彩的文学印记。她就是克拉玛依本土作家——熊晓丽。

阅读开启创作之路

  回溯熊晓丽的成长轨迹不难发现,她与文学的缘分,早已在岁月深处种下。

  谈及童年时期,熊晓丽笑言自己是个 “留守儿童”。儿时,父母忙碌工作,熊晓丽便和姊妹三人随外婆生活。外婆口中那些民间神怪故事,宛如神秘的种子,激发了她的奇幻想象,开启了她对文学世界最初的认知。

  而钻井公司图书馆则成了她大量汲取知识的宝库。“那时我对一切书籍都充满了好奇,中外名著、武侠、言情、推理小说等,凡是没看过的,我都要借出来看一遍,可是把书可是看‘饱’了。”熊晓丽说。

  那些年里,国内外的名家名篇让她沉浸在文字的海洋中,感受着不同文化的碰撞。

  她沉浸在余光中的乡愁中,沉醉在林清玄的禅意里,还有简媜的细腻情感、张晓风的生活感悟……这些作家的作品深深影响了熊晓丽对文学的理解与表达,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她的写作技巧,让她在创作时更懂得如何捕捉情感的细微变化。

  这段如饥似渴的阅读时光,为熊晓丽的文学素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让她对文字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她开始思索作者的创作初衷,并尝试着去模仿和驾驭文字。

  “阅读拓展了我对这个世界的认知。”熊晓丽说,“它们教会我如何在字里行间传递深刻的情感,如何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凡的意义。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能安静下来,静得仿佛与书中人物共呼吸。”

用笔记录油田故事

  “灵感来源于生活。我在退休站工作,每天接触的都是老同志,他们的故事和经历就是取之不尽的宝藏。他们的故事是我创作的源泉。”熊晓丽说。

  “写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生活和人物,才能让作品更接地气,更有生命力。”熊晓丽说。

  以石油为背景,描绘油田上奋斗的普通人,成为熊晓丽坚定的创作理念。在她看来,这些普通人的故事看似平凡,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能够激励人心,传递对平凡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敬意。

  2022年,以克拉玛依普通退休职工为主角的小说《我叫顾红梅》发表在《西部》第六期,这部作品是对熊晓丽创作理念的最好诠释。

  该作品主角顾红梅是一名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熊晓丽巧妙地将克拉玛依油田的发展变迁与个体生命记忆深度交融,在顾红梅不完整的记忆碎片中,油城几十年来的沧桑巨变缓缓展开,生动展现了三代石油工人对这片土地深沉的热爱。

  而熊晓丽的另一篇小说《我的卡拉麦里》则以彩南油田为背景,记录了熊晓丽在彩南油田初建时期的4年难忘时光。

  “参与新疆油田公司‘文化探源’项目工作后,我对克拉玛依油田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结识了许多老石油人,他们的口述历史和亲身经历,为我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想,我会通过这些真实故事,进一步挖掘克拉玛依的文化底蕴,写好我们克拉玛依和克拉玛依人的故事。”熊晓丽说。

以字为媒传递力量

  当被问及为何坚持写作时,熊晓丽坚定地说:“因为热爱,所以去写。”

  “身为一名克拉玛依人,我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文字,让更多人了解我的家乡,了解油田生活,记住那些为石油事业做出贡献的普通石油人。”熊晓丽说。

  “能一边工作、一边写字、一边旅行,很好地平衡工作与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这种生活状态令人羡慕!”一位朋友的话让熊晓丽觉察到,她的生活态度和对文学的热爱已经在无形中感染了身边的人,也让周围的人看到了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的确,熊晓丽积极参与各种活动,与文学爱好者们交流心得,为社区居民讲述油田历史。

  去年,熊晓丽为新入职的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开展《克拉玛依石油精神溯源与传承》专题讲座,让外地来的年轻教师了解克拉玛依。

  “他们听完课后说,原来克拉玛依真的是像歌里唱的那样,在什么也没有的戈壁荒滩上,是石油人用双手建起了一座城市。”熊晓丽说。

  “我一直想写一部关于克拉玛依油田变迁的长篇小说,以油田为背景,讲述一个家庭三代人的故事,展现老一辈人的坚持与年轻一代思想的演变,以及他们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未来,熊晓丽希望能够通过描绘时代巨变下普通人的生活点滴,记录那些被岁月掩埋的细节,让更多人体会到石油人的不易与坚韧,感受到这片土地深厚的文化底蕴。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高楠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