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其军 百口泉采油厂厂长、党委副书记
百乌夏“压舱石工程”是中国石油十大压舱石工程之一,更是百口泉采油厂“双百”战略实施的重要契机与有力抓手。2024年,百口泉油田“压舱石工程”第一批144口新井成功投产投注,展现出良好生产态势,为百口泉油田再现百万吨荣光夯实了基础。
突出“三个转变”,探索老油田稳产新路径。我们从观念入手,通过“三个转变”高效推进“压舱石工程”。一是升级老油藏产建模式。过去,老油藏产建模式主要为“修修补补”“走一步、看一步”的模式,无法解决油藏开发核心矛盾。为此,我们采取井网立体、整体重构方式,新部署一批新井,并充分利用老井,纵向整合三个主力开发油藏,实现油藏开发井网整体规模重建。二是优化综合治理方式。“压舱石工程”涵盖地质油藏、钻采、地面等多个方面,我们重建注、采、输等系统,实现从地面、地下全方位油藏调整。三是改进开发管理模式。我们立足油藏精细解剖,开展全过程、全要素、全方位的跟踪调整和精益化管理,重点围绕“重调油藏流场”做好层系井网接替转换及驱替介质转变,扩大波及体积,持续加大基础投入及科研攻关,有效控制油藏递减率和含水上升率,大幅提高采收率,进而延长油田寿命、提高开发效益。
首批方案井高效建产,打开老油田稳产新局面。百21井区三叠系油藏纵向发育多套含油层系,均已进入“双高”开发阶段,老井井况复杂、地面系统老化严重,现井网提高水驱储量动用及水驱采收率空间十分有限。为此,专家团队统筹考虑油藏条件、开发状况、技术条件、经济效益等因素,主体采取“精细水驱+二氧化碳混相驱”二三结合模式,从地下到地面进行全生命周期统筹规划,确定《百乌夏油田百万吨规划方案》。目前,第一批144口井已成功投产,初期日产油水平是方案设计的1.4倍。在开发40余年的“双高”老油藏打出了一批中低含水井,证实了油藏具备规模调整潜力,也证明了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精准性,为今后扩大方案实施范围提供了有力支撑。
把握“四字要诀”,谱写老油田稳产新篇章。百口泉采油厂将围绕“精、稳、快、强”四字要诀,进一步为老油田稳产固本强基。一是精益油藏管理。聚焦重调油藏流场,抓好注水基础工程,取全取准相关资料,精细动态管理及分析,科学制定开发管理对策,对未达到方案设计要求的新井,系统分析原因,及时优化调整。二是走稳产建步伐。按照整体部署、分批实施原则,在现有144口井基础上,统筹考虑油田开发目前存在问题及开发效益,按照开发潜力大小分批实施,有效控制风险,确保油藏实现有序高效开发。同时,加大老井利用治理力度,提高方案开发效益。三是加快技术迭代。明晰油藏不同开发阶段的主要开发矛盾及剩余潜力分布,攻关“精细水驱控递减”“二三结合转方式”等系列配套开发关键技术,持续推动开发技术迭代升级,为老油田大幅度增加经济可采储量、延长生命周期提供科技支撑。四是建强开发队伍。我们将在“压舱石工程”中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激励和引导优秀人才在重点项目中增长才干、建功立业。及时总结“压舱石工程”中形成的理论和技术,推进成果有形化、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