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评论|“事好”更要“办好”

2025-02-28  

    □景璐

  “今年寒假期间,进入全市10所试点学校开展体育锻炼的市民群众达1519人次。截至目前,全市共有43所中小学校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室内外体育场地(馆),占全市中小学校总数的93%。”

  中小学校打开校门,在双休日、国家法定节假日和学校寒暑假期间,面向社会公众开放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馆是一件便民惠民的好事,为广大市民就近、免费享受更多优质公共体育资源提供了可能。然而,要想把好事办好,打开校门只是第一步,好的管理和服务才是决定好事能否成为常事的重要因素。

  面向公众开放后,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和服务主要面临3道关口——

  第一关是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八条,宾馆、商场、银行、车站、机场、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经营场所、公共场所的经营者、管理者或者群众性活动的组织者,未尽到安全保障义务,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

  市民前往体育场馆的主要目的是开展体育运动,但体育运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风险,尤其是足球、篮球等剧烈运动。如果市民在中小学校体育场馆运动时出现意外,该由谁来负责?

  面对这一问题,克拉玛依市教育局未雨绸缪。据2025年2月24日《克拉玛依日报》报道,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将发布安全指导意见,对学校体育场馆的日常管理和维护、路径指示牌设置、安保与保洁人员增配、急救设备配备等7个方面作出明确要求,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上述做法值得称赞,但我认为还有提升的空间,比如参照学生购买“学平险”防范风险的方法,引入商业保险机制,进一步提升市民入场运动的安全保障;比如通过签署风险告知书的形式,进一步增强入场市民的安全意识、厘清安全责任。

  第二关是维护。面向社会公众开放后,中小学校的体育场馆没了“休息日”,随着使用频率提高,体育场馆及相关设施的“体检”、维修和养护由谁负责?

  对此,江苏省的一系列做法值得借鉴。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2021年12月17日的一则报道提到,南京市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作用,除让其指导居民科学健身外,还让其挑起了巡查、报修小区健身设施的担子。此外,市民也可以在发现健身设施故障后,及时通过智慧平台报修,为小区健身设施的维护上了“双保险”。

  而同样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机制,且拥有“立克办”城市综合服务App、“克拉玛依智慧党建—源动力在线”平台和社区网格化管理几项“法宝”的克拉玛依,应该可以做得更好。

  第三关是资金。无论是落实好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安全责任,还是做好其维护工作,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保障。

  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不低。《西宁晚报》2021年9月13日的一则报道提到,位于西宁市昆仑桥下的笼式篮球场和足球场总是被人蓄意破坏,护栏网6天内破了4次,且都未抓到肇事者。护栏网破损处的维修费用大概为500元到1000元,如果要替换整面护栏网需要3000元以上。那么,这样的维修费该由谁来承担呢?

  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开放不是一朝一夕,因此产生的场馆运维费用总要有人“买单”。因此,除了要持续叮嘱入场市民爱护公共体育场馆和设施外,还得明确场馆的维护权责。

  当然,作为主要受益人的入场市民应该文明使用体育场馆和设施,如果不慎或蓄意损坏体育场馆和设施,都应该进行相应赔偿。中小学校体育场馆的管理者也需要探索更优的运行机制,比如以便民惠民为前提,引入社会资本参与运维,或尝试低收费开放等。

  总而言之,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体育场馆面向公众开放已经走出了勇敢的第一步,树立起了那个便民惠民的“1”。今后,便民惠民的成色能否越来越足?让我们拭目以待后续管理与服务带来的“0”。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王若惟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