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陈小玮 热依汗古丽·司马义
日前,克拉玛依市凭借教育领域的创新举措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成功入选“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国家级实验区”和“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国家级实验区”,成为全疆,乃至西北地区唯一双试点地级市,为西北教育发展绘就了全新图景。
多年来,克拉玛依市始终秉持“建设一流的教育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的理念,致力于办好人民满意的一流教育。自2016年起,全市中高考成绩持续位居全疆前列,教育改革成果丰硕。《区域推进教育转型,加速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成果荣获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自治区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克拉玛依市教育转型变革案例》入选《2020中国教育蓝皮书》。
2024年,全市各区高水平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成为全疆首个、西北唯一整体接受国家实地核查的地级市。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先后被命名为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以及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和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
为推动这两大实验区建设,全市聚焦教育改革创新,在课程思政、基础教育、优化资源等多个关键领域展开积极探索,借助数字化手段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为提升教育质量开辟新路径。
课程思政创新先行
克拉玛依在全疆教育系统率先提出并制定《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指导实施方案》,在教育部和自治区举办的相关赛事中,获奖人数均居全疆之首,典型案例在全疆乃至全国推广。
引领基础教育创新
在各级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中,克拉玛依发挥示范引领作用,2020年以来先后获得“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等称号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全国科学教育实验校”等称号6个。2023年,自治区“双新”实施国家级示范区(校)建设工作现场推广会在克拉玛依市召开,为全疆“双新”及“新高考”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提升资源供给能力
2024年9月,独山子第八小学投入使用。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崔文娟 摄
结合学龄人口变化,克拉玛依改扩建15所幼儿园,新增学位1080个,有效缓解了全市“入园难”问题。全市完成多所中小学项目建设,新增学位6900个,优化区域教育资源分布,解决学位结构性短缺问题。
推动学前托育一体
2024年9月,克拉玛依区中心幼儿园设立托育班,幼儿们在教师的带领下做游戏。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我市积极探索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一体化发展。2024年,全市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大幅提升,达到5.07个,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作为全疆唯一入选国家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名单的城市,克拉玛依市正逐步实现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的跨越。
数字赋能教育发展
2024年4月15日,市第六小学师生在科普活动中与机器狗互动。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非尔代维斯·热夏提 摄
作为全疆唯一的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地级市,克拉玛依市深化数字赋能教育,形成典型案例4个、创新成果5个。北京师范大学克拉玛依附属学校入选全国人工智能教育基地。我市探索以人工智能素质教育平台优化中小学课程模式,努力开拓克拉玛依市智慧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在第七届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展示活动中,获奖数占全疆的35%。在“全球智慧教育大会”中,克拉玛依市教育局受邀作大会主题报告。《教育文化引领下的区域数字化转型》入围全国数字教育示范案例并成为首批标杆案例。
克拉玛依将以两大实验区建设为契机,坚持“走在全疆乃至全国教育前列、走在全市各行业前列”的思路,在打造高品质教育、服务地方发展、落实尊师重教等方面持续发力,力求在构建公平优质基础教育体系、数字化赋能教育教学、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等领域实现全面突破,努力将基础教育打造成城市的靓丽名片,以优质教育之力支撑克拉玛依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西北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