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采油一厂稠油低产低液井冻井率下降80%

2025-02-26  

  新疆石油报讯(通讯员 许洁)截至2月20日,采油一厂通过升级保温材料与工艺,稠油低产低液井冻井率对比同期下降80%。

  上年四季度,采油一厂深入落实新疆油田公司高质量保温工作部署要求,以现场问题为导向,创新实践,特别针对稠油低产低液井易冻堵的“卡脖子”难题集智攻关,应用“铠装电伴热带+温控器”技术,成功解决了稠油井冬季保温难题。

采油一厂员工正在验电,检查耐高温电热带工作情况。何璇 摄

  据了解,稠油井井口通常采用注采合一工艺,即在同一井口进行注汽和采油作业。然而,在冬季严寒条件下,为确保井口设备正常运行,需要加装保温设施。以往,该厂采用普通电热带进行保温,但在注高温蒸汽时,由于温度急剧升高,普通电热带极易损坏,导致保温效果大打折扣。为避免这一问题,员工不得不在注汽时拆下电热带,生产时再重新安装,这不仅增加了工作量,还影响了生产效率。2023年,该厂冬季共发生井冻632井次,影响产油量180余吨。

  另外,冬季锅炉的排污管线、排空管线、取样管线亦存在冻堵现象,影响正常取样及运行。因此,稠油生产现场迫切需要保温工艺和材料的升级。

  采油一厂技术人员多方调研、严选产品,加装铠装电伴热带进行现场实验,取得良好效果。这种电热带具有耐高温、耐腐蚀、发热均匀、寿命长等特点,耐高温等级可达1000摄氏度。同时,配合温控器使用的自限温功能可根据管线温度自动调节启停,不仅摆脱了传统电热带在稠油井口和锅炉上的“水土不服”问题,还能降低电耗。

  最终,采油一厂在745口易冻堵的稠油井及48台注汽锅炉上安装了耐高温电热带并进行保温材料升级。今冬以来,安装井再未发生冻堵问题,该厂的稠油井保温效果显著提升,冻井率明显下降。同时,由于无需再频繁拆装电热带和大幅减少蒸汽车解冻作业,生产效率和安全水平实现了“双提升”。

  “稠油区块多是采油一厂一大特点,这给冬防保温工作带了巨大挑战。我们主动防范,除了升级保温材料,还会对特殊油井实施‘一井一策’,对重点油井加密巡查维护,及时做好注汽调整,才能确保稠油井不‘趴窝’,冬季原油产量平稳走直。下一步我们计划继续对此项技术进行推广应用。”采油一厂生产运行科廉超说。


编后:

  寒潮侵袭的冬季,往往是稠油开采的“至暗时刻”——管线冻堵、设备停摆、产量波动,每一次低温考验都牵动着新疆油田人的心。而采油一厂用一组数据给出了破题答案:截至2月20日,冻井率对比同期下降80%,稠油井在严寒中实现“零冻堵”,生产效率与安全水平双提升。这一成绩单的背后,是技术迭代的精准发力,更是向“卡脖子”难题亮剑的实践智慧。

  从“拆装循环”到“一劳永逸”,技术的突破往往始于对痛点的敏锐洞察。过去,普通电热带与注汽高温的“水火不容”,让员工不得不在保温和生产间反复切换,既消耗人力又折损效率。而今,铠装电伴热带的千度耐高温特性,与温控器的智能调节功能,让管线在蒸汽奔涌时依然“温暖如春”,更让“注汽不拆带、生产不断档”成为现实。这不仅是材料的升级,更是生产逻辑的重构——当技术真正服务于现场需求,冗余操作转化为精准调控,传统痛点便成了创新跳板。

  更值得关注的是,这场保温革命带来的不仅是冻堵率的下降。电热带拆装频次减少,意味着无效工时的大幅压缩;蒸汽车解冻作业锐减,折射出安全风险的显著降低;而电耗的智能调控,更让绿色生产与降本增效实现同频共振。一组组数据、一项项改进,印证着“向技术要效益”不是空谈,而是通过工艺革新将“节能笔”精准落在“增效纸”上的生动实践。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腊洁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