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景璐
2月4日,克拉玛依市首个女性肛肠专病门诊在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正式开诊。在该门诊看病时,接诊、询问病史、查体等均由女性医护人员负责,有效缓解了女性肛肠病患者就诊时的尴尬,加强了医患之间的沟通。(相关链接:《让女性患者不再“羞而不治”》)
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为女性肛肠病患者开设专病门诊;哈尔滨市地铁设置强冷和弱冷两种车厢;烟台市一社区设置“银龄悠享窗”政务服务窗口……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市场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市场竞争和行业发展主要围绕现有存量资源展开争夺和优化,竞争和发展模式也从过去的“跑马圈地”转变为现在的“精耕细作”,于是,从前没有被充分“照顾”到的隐性需求被进一步挖掘和重视。其中,公共服务的不断细分就是最明显的标志之一。
以克拉玛依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人民医院)开设女性肛肠病患者专病门诊为例,医院设有专业的肛肠病科,这实现了医疗服务的“有”,而要想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实现从“有”到“优”,那么,更具特色的诊疗方法、更加贴心的诊疗服务都是可以继续深耕的细分领域。尤其是在相关科室已经具备专业诊疗能力的基础上,提升病患就医体验或优化病患就诊流程的相关做法,无疑成为服务水平提升的加分项。
无独有偶,杭州东站的找网约车服务也是公共服务充分满足群众隐性需求的例证之一。2024年12月3日《杭州日报》报道,杭州东站P1停车场内的1号网约车上客区进一步升级,不仅车位增加了不少,每个车位上方还配备了车位相机,网约车一停到位,车牌信息就会实时显示在室内等候区的LED显示大屏上。旅客可通过显示大屏、车辆查询机或手机扫码小程序,快速找到网约车。
为了方便旅客出行,很多城市都在机场、高铁站设置了网约车上客区,实现了公共服务的“有”。但进一步考虑到乘客找寻网约车位置便捷程度等隐性需求的杭州东站,显然实现了从“有”的“及格”到“优”的“高分”的升级。
当然,公共服务惠及的是广大群众,更多地体现了政策的关怀。但对企业或个人而言,隐性需求可能就是商机了。
在社会老龄化加速和医疗需求持续提升的背景下,“陪诊师”这一新兴职业应运而生,主要为老年病患提供预约挂号、陪同就医、缴费取药等服务,成为为老服务的细分领域。
根据“智研咨询”发布的《2024年中国陪诊服务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陪诊服务使用人次已达360.56万人次,陪诊服务收费约为180元/人次,陪诊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6.49亿元。陪诊服务市场不仅具备了一定规模,还呈现出规模快速扩大的趋势。可见挖掘隐性需求、深耕服务行业细分领域不仅可为,还大有可为。
在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服务细分的浪潮不仅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更在重塑社会文明。当公共服务开始关注“一小撮”群体的隐性需求,当商业机构愿意为某一部分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开发相应产品,那么,这些细微的创新将汇聚成推动社会进步的磅礴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