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展筹
春节期间,笔者逛了市区几家规模比较大的商场,乘坐扶梯上下楼时,随着电梯缓缓上行,地面物体在视线中越来越小,紧张感和压迫感也随之而来,总觉得扶手之外就是“悬崖”,生怕电梯一个“不高兴”就对笔者下达强制“逐客令”。因此,在外需要上下楼时,笔者一般是能走楼梯就走楼梯,即使是退而求其次,也优先选择乘坐直上直下的厢式电梯。
当然,扶梯有其优点,但如果碰上节假日人流量较大的时候,扶梯上十分拥挤,是否存在坠落的安全隐患呢?
《钱江晚报》曾报道,2016年11月11日下午,在上海青浦区吾悦广场,一名老人抱着年仅4个月的孙子,该男童的母亲则带着另一名女童跟随其后。不料,刚走上3楼的自动扶梯,奶奶身体倾斜失控。男童从奶奶手中脱手,从3楼坠落,送医后抢救无效死亡。像这样乘坐扶梯不慎坠落的事故还有很多。
在笔者看来,乘坐扶梯不慎坠落的事故可以有效预防,就像中医中的“治未病”一样——在病患疾病未发作时就看出苗头,治病于未发。而安全工作也需要“治未病”。
为了防范安全事故发生,市内各大公共场所相关负责人首先要做好电梯的检修维护工作。其次,有扶梯的,可以在扶梯两侧加装安全护栏,避免坠落事故发生。同时,还可以在电梯设备附近增设安全疏导员,让其负责来往电梯乘客的安全提示、安全引导工作。最后,各大公共场所相关负责人应做好应急预案,定期进行安全演练。
当然,作为自己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大众也需要不断增强安全意识,在乘坐电梯时注意自身安全。
让安全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是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不受损害的成本最低的方式,因此,安全工作需要警钟长鸣、常抓不懈。

责任编辑:景璐 本期编辑:何沐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