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通讯员 许洁 文/图 在去年5月举办的新疆油田公司2024年技术技能大赛集输专业竞赛中,采油一厂出战的3位女选手,力压一众男选手,斩获个人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团队三等奖1项,团体一等奖1项。
采油一厂集输教练团队和队员在赛场合影留念。 成绩的取得,离不开选手的勤学苦练,更离不开教练员团队的辛勤付出,采油一厂集输教练团队也因此荣获“优秀教练团队”称号。 从事教练生涯十八载的首席技师李军强,带着两位往届技能大赛获奖选手张新玥、康雪,组成了这个新老搭配的教练团队。从教练组成立的那天起,他们就和选手们一样,心中都有一个“第一”的目标,并朝着它一路奔跑。 这次大赛,集输专业一共有11支队伍参赛,而采油一厂是唯一一支纯女子参赛队,并且其他队伍的选手几乎都是刚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大学生,可以说是要脑力有脑力、要力量有力量。 采油一厂的参赛选手刘静澜、付倩茹、李贞,这3个看起来有些弱不禁风的小姑娘,让兄弟厂处的教练和选手们完全没有把她们视作“对手”。 “哪怕比下去一个队伍,我们也算是赢了!”悬殊的差距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李军强的鼓舞却激发出大家迫不及待上场一决胜负的斗志。
打胜仗,必有勇有谋
在团队项目《油气集输站场阀门破裂的应急处理》上,3个姑娘的劣势暴露得更为明显,尤其是体重不到50公斤的刘静澜,几乎和选手们需要更换的阀门一样重,经常被大家笑话“胳膊还没有套筒扳手粗”。 由于这个项目只有一个训练工位,为保证每天11个参赛队都能过一遍,赛委会限定每个单位一天只有一个小时的训练时间。 经过反复研究讨论,教练组确定了训练方向,那就是遵循“会—熟—精”这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稳扎稳打。这个项目规定完成时间是15分钟,而3个姑娘一开始紧赶慢赶也需要40分钟。20多个螺栓,只要一个没有紧固,试压就会漏水,前功尽弃。 力量上比不过,那就脑力来补;现场训练时间不够,那就桌面推演。教练们见招拆招,合理分配3个人的分工,让她们拿着虚拟物件模拟实景,为了保证紧固螺栓万无一失,尽可能压缩其他环节操作时间,并极致到用“秒”来掐时间。 “因为这个项目有很多动作是2个人左右对称,同时进行,我们的选手在赛场上,动作不但麻利,而且节奏一致,如同照镜子,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张新玥自豪地说。
教学相长,亦师亦战友
除了总教练李军强,张新玥、康雪2位教练和3名选手都是“88”后,她们不仅是同龄人,还有共同参赛的经历,彼此之间互相熟知,亲密无间。 在封闭训练阶段,教练组和选手们除了吃饭和睡觉,所有时间都在实训室中度过。有时上厕所都在讨论技术问题,投入程度几乎“疯狂”。 付出总有回报,在动态分析这个难度及拉分度最大的项目上,35名选手中的5名60分以上选手,采油一厂3位女将全部在列,并且仅有的2个超过80分的选手,也全部来自采油一厂。 “既然来当了教练,我们就要对她们的成绩负责。”教练们坚定地把自己的战友放在了第一位。 实操竞赛最为残酷的是有太多不确定性,赛题、赛程和赛场环境时刻都在发生变化。而这些,教练们事先已有所准备,在训练中,就经常给3个姑娘“出难题”,甚至是挖空心思“刁难”,锻炼选手应变能力和心理素质。 成绩来之不易,选手获得荣耀的背后,教练员的付出和努力功不可没。这支优秀教练团队创造出了一个奇迹——全女子队,也可以在赛场上突出重围,绽放光彩。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高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