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石油报记者 关祥荣 王涛 徐志远
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油气产量当量已连续23年增长的新疆油田,箭头始终昂扬向上,2025年将向2000万吨目标发起冲刺。
2024年,新疆油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集团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全力以赴保障能源安全,全体干部员工凝心聚力,攻坚克难,推动生产经营取得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转观念
油气生产破局而立
2024年12月的准噶尔盆地,银装素裹;沙漠戈壁,更是滴水成冰。
新疆油田玛湖1井区压裂现场。新疆石油报记者 王涛 摄
但越是严寒,石油人越是斗志昂扬、激情满怀——要把油气生产主动权从严寒手里“夺”回来!在千里冰封的准噶尔盆地,石油红成为最亮眼的奋斗底色。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地理气候环境特点,惯性思维认为冬季生产措施增油难,导致新疆油田冬季生产经营曲线始终处于“凹兜”状态。“凹兜”态势不仅影响全年总成绩,还会导致来年春季上产负重爬坡,严重延缓第二年正常上产步伐。
深入分析制约冬季稳产因素后,新疆油田自2023年年底起推行冬季生产模式,动员广大干部员工以超常决心、超常措施、超常努力,突破常规思维和运行常态局限,开创夺油上产新局面。
冬日的准噶尔盆地打破了以往的寂静:百口泉采油厂加大冬季措施井、低产井管理精度,躺井率控制在0.8%以内,开井率保持在78%以上;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通过科学注水、降低回压、调整运行参数,让油井经受住了低温考验,与往年相比每天多产200吨油;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入冬后加快新井投运步伐,抢抓新井投产主动权,钻速同比提升24%……
数据显示,2024年一季度,新疆油田原油日产保持在4万吨,油气当量达到460万吨以上,油气产量均超计划运行,实现“双线上扬”,为全年稳产打下坚实基础。
一发动而全局活。随着石油人的不懈努力,新疆油田在认识上不断提升,手段上不断完善,行动上不断突破。
玛湖油区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致密砾岩油藏,达13井区则是玛湖油区重点区块之一。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以劳动竞赛为抓手,深入实施钻井提速方案,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挑战“钻井提速无极限”。一年间,该项目部每个人都经历了从不确定能否完成目标,到越来越有信心,再到现在胸有成竹的心路历程。
以达13井区为例,钻井工期不断刷新纪录:73天、61天、50天、48天……
“2024年年初制定目标,年底前钻井工期缩短到55天。”新疆油田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党总支书记、经理叶义平说,现在达13井区已提前完成目标。
大干必有成果,奋斗就有回报。
不断刷新的纪录,是新疆油田全体干部员工转思维、强落实、敢作敢为的创新探索和生动实践。
勇创新
技术迭代自立自强
在新疆油田,新区是增储上产的“希望之地”、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百口泉采油厂员工对单井进行开采工作。新疆石油报记者 徐志远 摄
吉木萨尔页岩油因孔隙小、渗透率低,极难开采。“拿下”页岩油,科技是利器。2024年,新疆油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页岩油开发取得阶段性成就。
目前,全球已在21个国家的75个盆地发现页岩油,可采资源量为700亿吨至800亿吨。中国页岩油资源丰富,可采储量居世界第三位。受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和传统石油资源减少影响,近年来世界各地竞相开发页岩油。
最典型的是美国,通过页岩油革命,该国从石油进口国转变成出口国,从而改变世界能源格局。
新疆页岩油资源主要分布在吉木萨尔、玛湖、五彩湾—石树沟三大凹陷区,总资源量高。其中,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资源储量估算超10亿吨。“页岩油是现阶段我国石油资源最现实的接替补充。”吉庆油田作业区(吉木萨尔页岩油项目经理部)技术专家吴承美说,实现陆相页岩油规模开发,是发挥好能源保供“顶梁柱”作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
不同于常规油气藏开发,页岩油井大多没有自然产能,不会自喷,要开采就得对含油页岩进行压裂,用水和助剂使含油页岩中的裂缝扩大,将原油“逼出来”。吉木萨尔页岩油藏埋深平均三四千米,单油层厚度又仅有1.5米,油藏储存状态像一块多层夹心蛋糕,开采更加不易。
面对复杂地质条件和技术挑战,该作业区用科技创新打破“桎梏”,技术人员通过二氧化碳前置压裂等工程技术手段“打碎”储层,在形成多条“主干道”的同时,在主裂缝的侧向配套“乡道”“村道”等多级“公路网络”,让油气从纳米级“卧室”流出后能够以最短距离进入“公路网络”内,大幅提升通行效率。
经过不断的技术迭代,2020年至2024年,吉木萨尔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页岩油年产量增长近3倍。截至2024年11月26日,示范区页岩油年累计产量突破100万吨,成为首个年产突破百万吨的国家级陆相页岩油示范区。
凝聚战略科技力量,推进重大实验攻关,2024年,新疆油田重点实验项目也结出累累硕果。
玛北超深层页岩油开发先导试验经过勘探开发一体化集中评价,获得显著成效。玛湖勘探开发项目部通过持续强化碳源掌控、注碳运行,以及现场跟踪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实现年注碳量突破50万吨,创历史新高。
“压舱石”
“精细思维”焕新老区
在新疆油田,老区不仅是开发技术试验、推广、示范的“压舱石”,更是产量、效益、利润的“压舱石”。
数据显示:2023年,新疆油田生产原油1475万吨,老油田产量占到总产量的73%,其重要性不言自明。
新疆油田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道涵到百口泉采油厂调研时强调,作为“四上百万吨”的英雄采油厂,百口泉采油厂要发挥好“压舱石”主力生产单位的重要作用,围绕产量目标任务和“压舱石”建设目标,多超产、多作贡献。
上有所呼,下有所应。今年以来,作为“压舱石”工程的专业区块,百口泉采油厂百乌夏区块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打造‘立体开发井网+水平井’转方式应对低渗特低渗油层,由以前的4套井网变成7套井网,层中分层、段中分段,同时也为下一步采取气驱打下基础。”新疆油田开发事业部经理丁超说。
百乌夏区块在重建“井网重构、水/气结合”立体调整模式后,通过老井井网完善、措施实施、精细水驱、强化管理等多项措施,实现边调整边生产,与去年同期对比产量持续增长。
而作为“压舱石”工程的“宠儿”,采油二厂八区同样不遑多让。
今年1至5月,新疆油田公司对八区“压舱石”工程作了因地制宜调整:开发系统对八区地质情况做了更为深入研究,对层系实施再细分,按照中高渗、特低渗特点,对水质指标进行修正,进一步细分层系注水,让水质更加符合地层“胃口”。
“水到渠成”,更能驱油见效。
“截至目前,八区‘压舱石’工程区块注水合格率已提高至98%,预计该项工程全年产油115万吨,实现了含水可控、产量增长7万吨以上的优异答卷,得到了集团公司领导的肯定和认可。”采油二厂油田地质研究所所长史乐表示。
扎实推进克拉玛依八区、百乌夏两大砾岩示范项目,提前实现200万吨上产目标,自然递减率下降0.9个百分点,完全成本降至37.5美元/桶。老区“不老”不再是传说,而是实打实的存在。
2024年注定不平凡。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也是新疆油田生产开发建设70周年,更是新疆油田全力冲刺2000万吨油气当量生产目标的重要一年。新疆油田将锚定新疆在国家全局中的战略定位,为全面建设5000万吨现代化综合性能源公司、为端稳端牢能源饭碗继续作出新贡献。
责任编辑:姜蕾 本期编辑:何沐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