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胡雪婷 侯紫瀛 通讯员 赵欣云
“侨是‘桥’,要做个‘好侨’,建座‘好桥’;教是‘浇’,要浇树浇根,育人育心。”这是于化龙的座右铭。
归国后,于化龙来到克拉玛依,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工学院机械与过程系任教,并担任市归国华侨联合会兼职副主席等职务。
于化龙在清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时参观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图片由市委统战部提供)
作为侨联大家庭的一分子和教育工作者,多年来,于化龙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为祖国培养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截至今年7月,他已带出2届毕业生,为克拉玛依培养了一批扎根边疆、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
聚焦主线立德树人
“大家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新疆、来到美丽的克拉玛依,一定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像胡杨一样努力向下扎根,蓬勃向上生长。”多年来,于化龙始终关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担任班主任期间,他经常利用班会和空闲时间,与学生们围绕争做扎根边疆的“胡杨树”、争当团结奋斗的“石榴籽”开展讨论。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我们高校教师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体和关键,一定要在教育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于化龙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踏实做好每件小事
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于化龙深知,作为高校教师、科研工作者,唯有踏实做好每件小事,才能下好科研攻关“一盘棋”,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下坚实基础。
作为校区力学学科课程负责人、力学教学实验室的整体建设和运行负责人,于化龙从实验室的选址、改造,到设备采购、安装调试,每一步都亲力亲为、精益求精。
在日常教学中,他总会用心做好教案,并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结合实例讲解复杂难懂的概念,使得原本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变得浅显易懂。课后,他循循善诱,组织科研活动小组,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解。于化龙常说,“教学和科研无小事,每一个细节都关乎成败”。正是这种对细节的追求,让他成为学生们心中最敬爱的老师之一。
四季耕耘结出硕果
四季耕耘育桃李,硕果累累盈枝头。多年来,于化龙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上不断追求创新,积极探索与实际相结合的更具有石油特色的力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新路径。
不仅如此,作为一位充满热情的教育工作者,于化龙积极组织并指导学生参与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首次参赛即带领多名学生在个人赛和团体赛中荣获国家三等奖的好成绩,他也因此被大赛组委会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除了参加学术竞赛,于化龙还积极参与自治区级、市级及企业合作项目的主持与研究。他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了学生们对科研工作的兴趣与热情。
“做一个好侨,成为一座‘好桥’;做一名教师,浇灌教育沃土。”于化龙说,“我深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项重要而光荣的任务,我将继续向高校学生、身边人和海外的亲属积极讲好中国故事、新时代新疆故事、克拉玛依故事,激励和引导广大学子学有所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责任编辑:青山 本期编辑:何沐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