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新模式促新实践 提速提效建标杆——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探索实施钻井“日费制”管理模式纪实

2024-12-10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姜蕾 通讯员 孙泽壮 陈昊
  区块最短工期、最长水平段长、最高机械钻速、最低复杂时率……
  2022年至今,针对百21井区、玛2井区、吉木萨尔页岩油区块、玛北风城组玛51X井区钻井难点,新疆油田公司聚焦关键问题、把握主要矛盾,坚持“创新驱动、技术引领、精益管控”工程理念,通过不断探索实施钻井“日费制”管理模式,创造了一个个区块纪录,实现了钻井“技术+运行”全方位提速增效,为推动管理体制改革、加速油田效益建产提供了有力支撑。

探索新模式

  2024年8月,在新疆油田公司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以下简称采研院(监理公司)】主导下,集团公司工程院、玛湖项目部、西钻玛湖前线指挥部、海峡能源和各服务方联合开展玛北风城组提速攻关,提速取得较大突破,夏206H“日费制”试验井完井周期95天,同井深下较玛51X先导试验区水平井缩短23天,刷新水平井钻井纪录;同年11月,夏210X“日费制”试验井高效完钻,钻井周期为40天,再次刷新大斜度井钻井指标。

新疆油田公司探索实施钻井“日费制”攻关团队合影。【图片由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提供】
  “日费制”管理模式如何助力钻井提速?其与“大包制”有何区别?
  采研院(监理公司)钻井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吴德胜阐述了“日费制”管理模式相较于传统的“大包制”的优势。他说,“日费制”管理模式更加突出甲方单位的主导作用,有助于提高钻井质效,并加速钻井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实施。
  “日费制”管理模式是指甲方单位(新疆油田公司)负责全过程监督并发出工作指令,乙方单位(钻探企业)依据指令进行施工,并按照每日进行计费的管理体制。
  吴德胜进一步解释说,为加快产能建设的进程,缩短钻井学习曲线、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工具是提高工程技术服务效率、降低综合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大包制”模式下,因成本、安全等因素而倾向于保守的技术选择。但是,在“日费制”管理模式下,投资风险转由新疆油田公司承担,这为新技术新工艺的试验提供了更有利的环境,并促进了提速模板的快速构建。
  尤为重要的是,“日费制”管理模式还赋予了新疆油田公司快速解决新技术应用难题的能力,通过总结经验,助力钻探企业提升工程技术水平。这不仅减轻了钻探企业的压力,更使得施工过程更为简洁高效,推动了钻井技术的持续进步。

积累新经验

  事实上,新疆油田公司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日费制”管理模式的探索之旅。
  2022年11月13日,新疆油田首口“日费制”试验水平井bHW2006井成功完钻,创下了区块最短工期、最高机械钻速、最低复杂时率三项新指标:完钻工期106.92天(含斜导眼)、平均机械钻速4.85米/小时、复杂时率3.72%,与该区块首口水平井bHW2001井相比,工期缩短59.32天、机械钻速提高68.4%、复杂时率降低37.8个百分点。
  这口井的成功实施,不仅标志着新疆油田公司在实施钻井“日费制”管理模式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实现降低成本、提速增效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也为该井区域探索高效钻井方法以及未来持续采用钻井“日费制”管理模式积累了丰富而宝贵的实践经验——
  首先,揭榜挂帅,组建一体化队伍。为破解百21井区夏子街组钻井提速瓶颈、支撑该区效益建产,新疆油田公司设立《百21井区夏子街组油藏水平井钻井日费制试验》科技攻关“揭榜挂帅”项目,以“破题”方式探索钻井“日费制”新模式。同时,为确保“人才培养、甲方主导、技术示范和成本写实”总体工作目标实现,联合多家单位高效组建了含地质、工程、经营、监督专业的“命运共同体、创新联合体”一体化钻井“日费制”项目组。

工作人员在现场连线地质专家讨论工作。【图片由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提供】
  其次,精准攻关,夯实安全高效钻井。项目组运用“对标”工作策略,对“历史井”再分析再总结,精细论证钻井工程方案、精准制定钻井施工措施,多次组织专家会审,最终明确了基于井身结构优化和防漏堵漏技术的综合性钻井复杂防控措施,有针对性地优化了井眼轨迹、钻头选型和提速工具。
  再次,真抓实干,坚持“四个到位”。在该井施工中,项目组坚持“四个到位”:项目经理和技术专家全过程技术决策把关到位;现场监督全过程盯井监督到位;钻井专家决策支持系统远程实时优化到位;技术团队开展趟钻开次分析到位。
  最终,项目组从中获取了首次试验333.4毫米大尺寸井眼高效造斜获成功、天然裂缝恶性漏失一次堵漏成功率达75%、膨胀管裸眼封隔、砂砾岩高效钻井和低压易漏地层固完井等一系列宝贵经验。

壮大新力量

  采研院(监理公司)钻井工程研究所作为技术支持的中坚力量,积极派遣技术精英,搭配新入职员工深入钻井现场,针对现场的一系列工程问题,在逐步形成了可供其他区块借鉴的钻井提速新模式的同时,还成功培养了一批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青年人才。
  近三年来,该研究所贯彻采研院(监理公司)人才强企战略,创新提出“以战代训、训战一体”培养方式,构建“一核两翼、四线驱动” 的人才素质模型,将“红工衣+白大褂”有机结合,持续推进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并按照“能上尽上、分批分级”的原则,分期分批安排钻井工艺、钻井液、固完井等多专业科研人员及新入职大学生驻井学习和顶岗学习,通过亲身体会和现场实践钻井生产流程,帮助他们迅速提升相关专业能力和现场处置经验。
  截至目前,该研究所已轮训59人次,补齐了科研人员“实战”经验欠缺的“短板”。

“日费制”项目组成员讨论如何进一步优化钻井工序。【图片由采油工艺研究院(监理公司)提供】
  为提高青年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能力,该研究所多次在各“日费制”钻井现场开展现场安全教育培训,旨在确保青年员工从一开始就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核心理念,并将“安全时刻在心”的原则融入到未来高效、合理且合规的钻井工程设计中,为安全生产奠定坚实基础。
  历经近三年的钻井现场磨砺,采研院(监理公司)成功培养了一支责任心强、务实高效、作风扎实、勇于创新、充满活力的“日费制”管理团队,并培育了一支技术精湛、敢于攻坚的技术支持队伍,为新疆油田工程技术力量的稳健与持续发展注入了全新动力。
  “今后,采研院(监理公司)将继续践行‘人才培养、成本写实、技术示范和甲方主导’工作目标,持续开展钻井‘日费制’推广试验,以全过程甲方主导方式,立示范标杆、控钻井成本、壮甲方队伍,不断提升新疆油田公司工程技术管控能力,支撑新疆油田高质量发展。”采研院(监理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责任编辑:王雯婧
本期编辑:边瑞雪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