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来自瓜达尔的考察报告》(二)

2024-12-16  

瓜达尔——“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的新平台
——“来自瓜达尔的考察报告”系列报道之二

  友好城市之间当然要谈友谊。但坦率地说,更应该谈利益——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友谊天长地久的最坚实保证。
  作为克拉玛依的城市日报,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克拉玛依与瓜达尔建立友好城市并进行务实合作,能够给克拉玛依的发展带来什么利益。

克拉玛依提出的“经济走廊”

  2011年10月底,来自克拉玛依市的党员代表在参加了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分组审议党代会报告过程中,向大会提出了一项建议:“提请自治区第八届党委会向国家有关部门建议,建设一条横跨天山的国际经济走廊。”
  会上,代表详细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这条经济走廊北端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甚至莫斯科,南端在南亚。由北向南经过中国新疆的布尔津、克拉玛依,穿越天山后经过阿克苏、喀什、红旗拉甫进入巴基斯坦。
  这条经济走廊用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作为主要纽带进行连接。在这条走廊上,根据城区综合实力,设置几个中心城区:如克拉玛依、阿克苏、喀什,由这些城市带动周边的小城镇,形成类似于大河流域性的经济生态链。
  建设这条国际经济走廊一举三得——
  第一,可以将中国、俄罗斯和中亚、南亚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往能力大幅度提升。
  第二,可以更高效、高速地落实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第三,可以加强区域经济合作,大幅度提升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效率和效果。
  记者当时就在会议现场,会后立即进行了互联网中文检索。检索结果表明,这应该是全球范围内首次明确提出以“经济走廊”的方式连接中国新疆和巴基斯坦。
  这个建议提出之后的19个月——2013年5月,中国总理李克强在访问巴基斯坦期间提出,应该建设一条中国喀什至巴基斯坦瓜达尔区的经济大动脉——“中巴经济走廊”。
  克拉玛依代表的建议是否传递到了李克强的办公桌上,我们不得而知。重要的是:基层的思路和顶层的战略高度合拍了!
  作为克拉玛依人,我们更有兴趣的是——
  这个建议距离克拉玛依市委市政府2010年2月首次明确提出“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恰好也是19个月。

“632”还是“6323”?

  “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思路的实质,是克拉玛依市的转型发展战略。是从不可持续的“资源立市”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的“多业兴市”的发展方式。
  其主要内容“建设六大基地、发展三大产业、构筑两大平台”被简称为“632战略”。
  在“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思路的系统阐述中,有一段由2句话组成的、极其重要的表述——
  要用世界的眼光发展克拉玛依;要走高端路线发展克拉玛依。”
  将这个核心理念与来自克拉玛依的代表在自治区党代会上的建议结合起来分析,再结合下文将要讲述的克拉玛依与瓜达尔建立友好城市的具体过程来看,瓜达尔出现在克拉玛依的转型发展之路上,决非一个孤立事件,更不是一个偶然事件——
  这是“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的切实举措;这是“用世界的眼光发展克拉玛依”的主动出击;这是“走高端路线发展克拉玛依”的开创之举。

猎豹般的克拉玛依

  我们还是要从参加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的克拉玛依代表2011年10月27日的“经济走廊”说起——
  在向自治区党代会提出这个建议之前,他们已经思考很久了——是与市委市政府谋划“打造世界石油城”战略同步思考的。
  2012年春节刚过,市政府领导把市外事办主任孙志强和副主任程铭哲叫到办公室,准备结合克拉玛依的实际着手落实这一思路。
  孙志强和程铭哲早已认真读过发表在2011年11月1日《克拉玛依日报》头版头条上的新闻报道《在自治区党代会上提议——建设横跨天山的国际经济走廊》,所以很清楚领导的想法,只等安排任务。
  为了助力新疆的跨越式发展和克拉玛依自身的转型发展,克拉玛依要先行一步。要求市外事办调动一切资源,在南亚地区选择一个具有地缘优势的地区或城市,使克拉玛依与其建立实质性联系,以图后续深层合作。
  孙志强要求程铭哲具体负责这项工作。
  在那之后的近一年时间里,趴在电脑前看世界地图、大量阅读南亚地区的经济、政治、地理、历史、文化资料,成为了程铭哲的一项日常工作。2013年2月底的一天,电脑屏幕右下角弹出的一则腾讯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新加坡企业运营瓜达尔港未收到预期效果,巴基斯坦将其移交给中国企业运营。
  经过全方位调研之后,程铭哲感到:瓜达尔所具备的地缘优势,仿佛就是为新疆和克拉玛依的发展量身定做的伙伴应该具备的。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外事办如章鱼般地向瓜达尔伸出了所有的触角——自治区外事办、全国友协、中巴友协、外交部、中国外运集团、巴基斯坦驻华大使馆……
  终于,2015年4月20日,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的共同见证下,中国克拉玛依市、巴基斯坦瓜达尔市代表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签署了克瓜缔结友好城市关系的协议书。
  2015年8月11日至12日,“中巴经济走廊·克拉玛依论坛”在克拉玛依成功举办;10月,来自瓜达尔的第一批5名医务工作者开始在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接受培训;2016年3月,瓜达尔的第一批5名教育工作者来到克拉玛依高级中学接受培训。

画卷是从白纸而来

  在3天的实地考察和深入采访过程中,记者最强烈的感受是:瓜达尔“贫”且“困”。
  政府公务员的月收入大约是1万-2万卢比,折合人民币大致是700-1200元,而渔民的收入仅仅能够维持温饱;人们的家常饭叫做“恰巴蒂”——死面烤薄饼泡土豆番茄汤,而这种饭食在市场上的售价也需要3元人民币。而馕(乌尔都语的发音也是nang)是款待贵客的高档饭食;七千名学龄少年儿童,只有两千名就学。
医院的物质条件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医护人员的业务能力更是低到难以想象——
  3月15日,正在瓜达尔区医院考察的克拉玛依中心医院院长助理、普外科主任戴辉恰巧碰到瓜达尔的医生正在抢救一名车祸伤者。他发现医生居然在伤口处错误地用药棉止血,立即上前进行纠正和指导。
  从伊朗买的电供应不足,每天要停电3-5次;生活和工业用水主要靠市区北部修建的拦洪大坝在所谓的雨季截存的一些雨水和洪水维持;唯一一条通往卡拉奇的道路坎坷不平;只有一趟飞往卡拉奇的航班,而且是螺旋桨飞机。
  2013年,瓜达尔港的运营权转交中国海外港口控股(巴基斯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海外”)之后,瓜达尔立刻成为了众多中国企业关注的焦点。
  作为扎根瓜达尔的第一家大型企业,中海外2014年接待了很多批次的中国企业考察团,但这些企业回国后,几乎全都没有了下文。
  中海外前任总经理曾青松对此报以理解的态度:“目前,受制于瓜达尔的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所以一直没有发展起来。”
  其实,这也是新加坡企业运营瓜达尔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俾路支省发展局主席萨迦德看来,对瓜达尔兴趣最浓厚的城市是克拉玛依。2015年6月,克拉玛依市政府派出了以市政府副秘书长郜瑞宏带队的政府考察团,并且设立了克拉玛依市政府驻瓜达尔区联络处。这次,不到一年的时间克拉玛依人又来了。
  没有鞋的地方,是卖鞋的最好市场。
  这个道理,对于精明且想做长久生意的商人来说,已经是常识了。
  此次克拉玛依市政府商务考察团短短数天的考察,就让随团考察的多家企业对瓜达尔产生了浓厚的投资兴趣。
  通过此次考察,克拉玛依市与瓜达尔区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是:酒店建设经营、混凝土配供、建材销售、农产品海水种植技术服务、海产品贸易。
  克拉玛依市的积极态度与那些在瓜达尔有去无回的中国企业的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
  因为企业的目的是开拓市场,获取利润。他们主要考虑的是投入产出比和实现盈利的周期,是战术层面的考量——如果让餐饮企业从种庄稼、养牛羊、填海造地盖房子起步,恐怕没有几个老板会愿意。
  而克拉玛依的目的是将瓜达尔当做“打造世界石油城”的一个新平台,是战略层面的考量。
  瓜达尔,就像一棵幼嫩的树苗,对于想要乘凉的人来说,没有太多的现实价值,而对于力图秉持“跳出克拉玛依发展克拉玛依”理念,实现城市成功转型的克拉玛依人来说,为他“浇水施肥”是值得的。
  从另外一方面说,瓜达尔更像是一张白纸。要知道,有价值的画作的前身,一定是白纸。
  当未来的某一天,很多克拉玛依人倒班的场所从陆梁油田、克拉美丽气田、克石化公司、呼图壁储气库变成了阿拉伯海边的瓜达尔,甚至还有了墨西哥湾畔的“果达尔”、邦蒂群岛间的“菜达尔”……“世界石油城”就名副其实了。
  面对瓜达尔目前的基础设施条件,企业如何投资兴业呢?为什么有这么多第一次去瓜达尔考察的企业家相中了瓜达尔?从操作层面来说,瓜达尔最现实的投资兴业平台是什么?请留意下一期的报道:《瓜达尔投资兴业参考攻略》

作者:刘亚峰
本期编辑:方伟秦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