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玛依融媒记者 张冰 通讯员 邓雨欣
名医名片

姓名:徐娜
医龄:35年
职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医师
擅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及并发症、高血压、慢性肾炎、慢性胃炎、慢性肝炎、月经不调、不孕症、更年期综合征、风湿腰腿疼、内科杂症的中西医治疗。曾跟随我国著名中医妇科专家杨家林教授、著名肾病专家金洪元教授、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沈宝藩教授学习。
毕业院校:新疆中医学院中医医疗专业
学术职务: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骨质疏松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华医学会会员等
坐诊时间:每周一全天,周三、周五9:30—13:30
坐诊地点: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第二门诊(位于克拉玛依区保温二队,红山路9号)
腹泻怪病竟是湿气作祟
48岁的王明(化名)有一个难以启齿的怪病:一吃生冷的食物就腹泻,每天平均腹泻七八次。
对此,王明十分纳闷:他的身体其实挺不错,每年体检各项指标基本正常。虽说平时爱喝点小酒,但是他很注意把控分寸,很少酩酊大醉,在生活上也没什么不良嗜好,怎么偏偏“招惹”了这么一个怪病?
除了腹泻,王明还经常出现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的症状。时间久了,他的食欲也越来越差,精神更是萎靡不振。家人以为他的胃肠道出了问题,赶紧让他做了一次胃肠镜。
胃肠镜结果显示,王明的胃肠道并无大碍,仅在肠道上发现了一个小息肉,病理结果显示为炎性息肉,属于良性病变。
“我本以为切除这个小息肉我的毛病就好了,可是并没有。”做完肠道息肉手术后,王明的腹泻问题没有得到任何改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今年3月,在朋友的建议下,王明来到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院),希望该院名中医徐娜能帮他找到怪病的原因。
通过望、闻、问、切,徐娜很快就找到了怪病的源头。
王明的舌体胖大、舌色黯淡、舌苔白腻、舌边有齿痕,脉象濡滑,这都指向了一个答案——湿气重。和王明一番交流后,徐娜明白了王明湿气重的原因。
王明怕热,也就是中医说的热性体质,这导致王明十分贪凉,即便是秋冬季节,他也经常喝冷水。炎热的夏季就更不用提,他经常一边喝冷饮,一边吹冷风,几乎每天都要洗澡,还经常泡在冰凉的泳池里。在饮食上,因为应酬多,王明也常吃一些油腻的食物。
这些在王明看来再正常不过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正是导致他湿气重的“元凶”。
根据王明的体质,徐娜为王明开了温补脾肾、除湿健脾的中药,并告诫他决不能贪凉,一日三餐要规律。让王明惊讶的是,遵医嘱服药一个半月后,困扰他多年的腹泻怪病竟然真的消失了。腹胀、腹痛的症状也明显减轻,王明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年轻时的状态。
“平时不注意健康,早晚都是要吃亏的。没想到小小的湿气会造成这么多危害,以后我一定注意健康,决不给湿气可乘之机!”王明说。
夏季湿气最重
俗话说,湿气重,百病生。日常生活中,“湿气”一词虽然常常被人们提及,但很少有人知道“湿气”究竟是什么。
对此,徐娜解释说,湿气是中医学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致病因素。根据中医理论,湿气是一种寒冷、凝滞、黏稠的物质,可以通过空气、饮食、环境等途径进入人体。湿气会阻滞气血运行,导致身体的正常功能出现障碍,从而引起各种疾病。
她进一步解释说,湿气分为“外湿”和“内湿”两种。“外湿”一般是由于外感湿邪导致的,比如久居潮湿的地方或者淋雨涉水、水中作业等。“内湿”一般是由于先天脾虚或者平时爱吃寒凉及辛辣刺激的食物,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虚弱不能运化,内生痰湿。
“湿气”最严重的季节是夏季,尤其是夏秋之交。
“一些市民认为克拉玛依夏季气候干燥,和‘外湿’没什么关系,实则不然。”徐娜说,淋雨、吹空调都会导致湿寒之气乘虚而入,如果人体内的阳气不足,无法及时将这些“湿气”排出体外,就会导致“湿气”聚积,影响脾胃运化,气机不畅,引发头重、身体疼重、胸闷、肢体困倦、关节酸重疼痛等症状。
从总体来看,克拉玛依人的主要问题是“内湿”,这和克拉玛依人不健康的饮食习惯密不可分。“克拉玛依人夏天喜欢吃油腻的烤串,食用冷饮,对脾胃的伤害很大,导致‘内湿’问题严重。”徐娜说,“内湿”的主要症状是胸闷、腹胀、腹泻、小便不利、口黏腻、面色发黄甚至水肿,以及大便黏腻粘马桶,舌苔表现为舌淡白、边有齿痕、苔白腻。上文中的王明“内湿外湿均有,但是以内湿为主”。
“湿气”不仅分“内湿和外湿”,淤堵在不同的部位,也会带来不同的健康问题。例如,湿气淤堵在清窍部位,会引起眩晕、头痛等症状;淤堵在中焦部位,会引起恶心、呕吐、腹胀、食欲不振等问题;淤堵在下焦部位,则会导致肾阳不足,影响膀胱功能,引起尿频、夜尿增多、畏寒等症状。
徐娜说,从她的临床经验来看,克拉玛依市的男性中青年群体最容易出现湿气重的问题。这部分人群平时不注重养生,且多数比较贪凉。即便出现了一些症状也不以为意,直到问题比较严重,且明显影响正常生活才会予以重视。
“有研究表明,痰湿和结节存在一定关系,痰湿体质的人更容易患肺结节、肠息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疾病。因此,‘防湿祛湿’一定要从平时做起。”徐娜说。
巧用中医理念祛湿养生
对于夏季如何“防湿祛湿”,徐娜从穿衣、饮食、起居、运动四个方面作了提醒:
在穿衣方面,夏季是天地气交的季节,人的阳气布于体表,因此夏季服饰的款式应宽松,面料要柔软,无碍阳气在体表的运行。需要注意的是,夏季不宜裸露身体,尤其是胸背处,以防虚邪贼风侵袭体表阳气。《老老恒言》曰:“夏虽极热时,必着葛布短半臂,以护其胸背。”此外,建议年轻女性尽量不穿露脐装,以防湿气侵袭,引发各种妇科疾病。
在饮食方面,夏季尽量少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尤其是冰西瓜、冰镇饮料之类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影响气血运行,引发各种疾病。对于湿气重的市民,可以选择一些中药代茶饮和养生粥来祛湿,例如,怕热体质的人群可以饮用菊花、薏米、荷叶、芦根、玫瑰花、百合代茶饮;脾虚的人群可以将薏仁、莲子、芡实、山药、扁豆加入大米中煮粥,以健脾祛湿。
在起居方面,夏季应少吹空调、电风扇,尤其不可冷风直吹。该出汗的时候就让身体出汗,汗液不能及时排出体外也会导致湿气淤积。此外,夏季应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
在运动方面,夏季可以进行慢跑、游泳、瑜伽等运动,不宜进行剧烈运动,大汗淋漓有损阳气,出汗过多还会损耗气血,得不偿失。(医疗个例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线下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