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抓铁有痕”系列报道⑦ | 油城“减龄”进行时

2023-12-04  

 

  11月17日,克拉玛依市天池南社区居民张先生将新能源汽车停在小区共享充电桩车位上,完成简单的操作之后,他回家等待,通过手机APP随时查看车辆充电状态。


  以往,张先生给车充电需要跑到离他家两三公里远的地方,有时充电车位被占,他还得跑得更远,而且,充电过程中他只能在一旁等候。


  “现在好了,社区建设了大量智能充电桩,让业主充电更方便、省心。”对于老旧小区发生的改变,张先生言语间是满满的幸福感。

 

向“新”而行

实干造福百户千家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件为民着想、为民服务的好事。现在,我们小区的环境大变样了。”向阳南社区居民赵先生高兴地说。


  今年,赵先生所在的小区进行了全面改造,不仅对楼栋的外墙进行了粉刷,还做了保温处理,并对老旧管线进行了全部更换,这让他和全家人在冬天里感受到了十足的温暖。
 

11月15日,市民在友谊路附近一处“口袋公园”健身。该公园于去年8月底完成了更新改造。通讯员田国建 摄


  这份幸福感得益于克拉玛依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高位推动,住建、发改、财政等多部门联动,各区抓好落实,企业积极参与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新局面。


  旧城改造承载着百姓对生活品质的梦想,也是城市蝶变升级的必由之路。


  克拉玛依市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小区共有96个,其中72个小区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所建,普遍存在房屋质量、居住环境等方面的问题,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存在较大的差距。


  在此背景下,一场向“新”而行的旧城改造工程蓬勃展开。

 

“暖”抚人心

老旧改造加速推进


  2021年以来,市委、市政府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以“市级统筹、区级主责、部门联动、群众参与”为原则,持续深入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协调作用,深入调研了解群众意愿,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实现群众通过“菜单”选择改造内容。
 

8月13日,白碱滩区(克拉玛依高新区)跃进社区,施工人员正在粉刷纳凉亭。通讯员卢钟萍 摄


  克拉玛依市依据各小区民意调查结果、小区现状以及老旧小区改造专项规划,对照相关建设标准,遵从绿色、智慧、安全、综合服务的改造理念,从基础类、完善类、提升类3类改造内容入手,按照“一小区一方案”原则确定改造方案,建立项目库并有序组织实施。


  为了解决老旧小区配套设施日渐老化破损、路面下陷破损、停车泊位严重不足、楼宇缺少外墙保温等问题,克拉玛依市持续投入资金,用于城区水、电、气、暖等配套基础设施维修改造及老旧小区房屋修缮,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


  截至目前,全市41个老旧小区的项目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涵盖了系统管线更新、建筑节能改造、充电桩建设、智慧大屏安装、新建民族团结展示厅等改造项目。
 

以“绿”为脉

打造生态宜居环境


  住得好,生活环境也要好。城市园林绿化工作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建设宜居城市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作为全疆首个“国家园林城市”,克拉玛依市现有绿地面积约为13万亩,绿化覆盖率达43.9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14.26平方米。
 

8月21日,准噶尔路与长征路交叉路口的“口袋公园”街景。通讯员赵镜婷 摄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城市绿化工作,把实现居民“推门见绿”的生态目标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持续做好城市绿化增量和提质工作,统筹推进公园绿地、道路绿地、附属绿地、防护绿地建设。


  从“十三五”至今,克拉玛依市累计完成326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1万亩,形成了“以城市外围生态荒漠恢复为屏障、城区周边防护林地为防护、城市内部道路绿地为骨架”的大生态格局。


  今年以来,克拉玛依市立足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空间布局,充分发掘城市“金角银边”,利用城市道路节点、街头转角和现有绿地,以聚焦市民需求为导向,打造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的绿色生态网络,因地制宜建设“口袋公园”。


  此外,克拉玛依市还在重要道路节点以及公园打造了一批提升城市整体景观风貌的园艺景观小品。


  目前,全市22个城区绿化项目已完成,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300亩,新建或改造“口袋公园”51个。


  随着全市老旧小区品质风貌逐年提升,市民幸福宜居指数稳步攀升。


  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说:“明年,我们将持续推进旧城改造工程,对全市53个老旧小区实施改造,新改建城市绿地1500亩,新建“口袋公园”8个,用有力举措积极回应市民新要求新期待。”

克拉玛依融媒记者:刘哲
通讯员:马杰

本期编辑:章洋
点击下图查看壹景阁花园微沙盘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