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文化探源故事展播之三十六丨张正仁——愿做油田建设的一颗螺丝钉

2023-07-14  
文化探源故事序言

  近70年来,新疆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多少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有1219青年钻井队许下“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铿锵誓言,带领各民族勇士史诗般开创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有著名爱国将领遗孤杨拯陆,不畏边庭苦、魂断三塘湖;有新中国首支三八女子钻井队用执着与勇毅证明了“面对挑战,没有性别,只有勇敢或懦弱”……打赢新中国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点亮天山南北石油石化产业,建成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成为新时代原油增储上产主战场,是一代代新疆石油人矢志不渝、忠党报国交出的一份份答卷!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让我们再一次倾听老一辈石油人拓荒地、建油田的奋斗故事,焕发其与时偕行的时代光芒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探源新疆石油文化,砥砺油田发展之魂,持续激发新征程上新疆油田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两千万吨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澎湃动力!

 
彭希龄:勘探路上铸诗行
 
  口述:张增燕  整理:李春华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郭仲军、王连芳
     杨建堂、
尹文忠、蒲光勇
     刘宝宏、丁仲贻
 

  张正仁,男,汉族,1932年8月出生于山西榆次。1949年4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曾赴朝作战,被授予中士军衔。1956年3月转业到玉门油田,成为一名钻井工人;1958年3月,随队支援克拉玛依;1964年6月,调往新疆石油管理局供水修理部机修班当钳工,直至退休。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赤忱报国,战沙场建边疆


  1949年4月,17岁的张正仁有幸加入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出生入死、报效祖国的人生征程,先后参与了太原、宝鸡、成都等地的战役。

  1950年,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战争。1951年12月,张正仁所在部队接到为朝鲜前线运送弹药的命令,他被任命为志愿军六十军炮兵团指挥连一班班长,义无反顾地跟随部队开赴朝鲜战场。

  有一次,张正仁和战友们押送一辆运送炮弹的汽车,趁着天黑,强行通过封锁线。为了不引起敌军的注意,他们没有开车灯,摸黑行驶。不料,驶过一座桥转弯时汽车翻了。美军发现了目标,立即开始攻击。紧急时刻,张正仁和战友们从车上跳下来准备应战。密集的炮弹迎头而来,一位战友被弹片穿透腹部,不幸牺牲。幸运活下来的张正仁发誓,以后不仅要为自己活,还要为战友活。

  1953年7月,板门店停战协议签署,朝鲜战争宣告结束。同年10月,张正仁随部队凯旋回国。1956年3月,张正仁脱去军装,转业到玉门油田,分配到钻井队当了一名钻井工人,完成了从拿枪杆子到握刹把子的转变。与此同时,克拉玛依油田勘探开发大会战正如火如荼进行。石油部决定,从玉门油田调集钻井队伍支援克拉玛依。1958年春天,张正仁所在的1209钻井队五十多名钻井工人乘坐载满钻井设备的汽车从玉门油田出发,开赴新疆。

  勘探开发初期的克拉玛依极度缺水。张正仁在井队担任柴油机工,负责维修保养柴油机。他的双手、双腿沾满了油污却无法及时清洗。于是,他用沙子搓去粘在手、腿皮肤表面的油污。时间一长,油污渗进了皮肤,奇痒难忍。可他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地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很快升任为主任机工。

  为了保证柴油机正常运转,以确保钻井进尺,他连班加点是常态,受到队领导和钻工们的好评。1958年,他被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

 

肩负重担,学技术解难题


  1964年6月30日,新疆石油管理局决定将水电厂分为克拉玛依电厂、克拉玛依供水大队两个二级单位,张正仁被调到了刚刚成立的供水大队三泵站,任务是为克拉玛依供水。张正仁的工作依然是维修站上的设备。无论白天夜晚,只要设备出现问题,他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加班抢修。

  转眼,时间就到了七十年代。当时,为了保证职工的生活供应,新疆石油管理局要求各基层单位兴办农场。供水大队计划在白碱滩地区开辟一片土地,种植蔬菜,以丰富职工的菜篮子。供水大队的农场是一片盐碱地,一脚下去就是一个碱窝窝,而且地面沙包起伏不平。要想把盐碱地变成良田,必须推平地表,对盐碱地进行改造。

  供水大队经费有限,无力购买推平土地需要的推土机、拖拉机等大型设备。一台苏联产的淘汰的拖拉机成了大队开发新农场的希望。可这“洋设备”买不到零配件,只有改装成“东方红-54型”拖拉机,才能正常使用。于是,供水大队成立了以张正仁为班长的拖拉机改装修理班,他率领五六名职工开始了对拖拉机的改装工作。

  虽然在部队时,上过文化培训补习班,但仅有高小文化水平的张正仁面对这台苏联产的拖拉机,也一时不知从何下手。他找来书籍、图纸,仔细研究东方红拖拉机与这台苏联产的拖拉机结构的异同。逐项检查,看这台淘汰的拖拉机哪些零部件还能使用,不能用的就换掉。琢磨得差不多了,张正仁便开始寻找零配件。接着,他连夜装配,一次不成功,拆了再装。有时,配件丝扣不合适,就自己去加工。为了找齐零配件,张正仁记不清跑了多少地方,换了多少次零配件。

  两个月苦思冥想、东拼西凑、拆卸装配,终于将淘汰的苏联产的拖拉机改装成了中国式的东方红拖拉机。修理班的工人们高兴极了,都想试试这台亲手改装的拖拉机的威力。

  第二天清晨,张正仁早早来到修理部,将拖拉机擦得干干净净,然后跨上驾驶座,手握方向盘,“突突突”地一路驶向白碱滩,气宇轩昂地开进了即将开发的供水大队农场,将拖拉机交给了驾驶员。站在无垠的旷野中,看着自己和兄弟们用两个月时间改装的“东方红”威猛地在盐碱地里大显身手,张正仁心里乐得像是喝了蜜。

 

刻苦钻研,破难关成“大拿”


 张正仁的技术实力日渐凸显。不久,便调往供水大队修理部。他一如既往地刻苦钻研。几年间,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成为一名人人交口称赞的设备修理和改装技术“大拿”。之后,张正仁发挥技术潜能,再次带领同班工人,千辛万苦将一辆带架子的钻井用车改装成了解放牌汽车,既提高了工效,又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张正仁在油田工作了几十年,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利益。有了棘手的问题,无论工人还是领导,首先想到的便是张正仁。有一次,白碱滩泵站一台机泵出了故障,别人去都没修好。后来处长点名,让张正仁前去修理,他一去就“手到病除”。

1977年3月,供水管理处成立了“技术攻关队”。供水处领导找到张正仁,对他说:“你是技术大拿,处里研究决定,派你去攻关队,把咱们处里的技术难题攻下来。还需要谁,你自己挑……”张正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攻关重任,先后成功完成了“包饺子机”、“洗碗机”、“豆浆机”等研制项目。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仅改善了职工生活,还减轻了食堂职工的工作强度。尤其是为白杨河水库管理站食堂发明的“水吹泵”,无须用电,靠渠道水流的力量推动机泵,就可将水从低处打到高处,满足了食堂用水的需要。

张正仁凭着努力钻研,硕果累累,被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并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征程自有后来人


  张正仁的技术实力日渐凸显。不久,便调往供水大队修理部。他一如既往地刻苦钻研。几年间,解决了不少技术难题,成为一名人人交口称赞的设备修理和改装技术“大拿”。之后,张正仁发挥技术潜能,再次带领同班工人,千辛万苦将一辆带架子的钻井用车改装成了解放牌汽车,既提高了工效,又为国家节约了资金。

  张正仁在油田工作了几十年,只讲奉献不讲个人利益。有了棘手的问题,无论工人还是领导,首先想到的便是张正仁。有一次,白碱滩泵站一台机泵出了故障,别人去都没修好。后来处长点名,让张正仁前去修理,他一去就“手到病除”。

  1977年3月,供水管理处成立了“技术攻关队”。供水处领导找到张正仁,对他说:“你是技术大拿,处里研究决定,派你去攻关队,把咱们处里的技术难题攻下来。还需要谁,你自己挑……”张正仁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攻关重任,先后成功完成了“包饺子机”、“洗碗机”、“豆浆机”等研制项目。这些设备投入使用后,不仅改善了职工生活,还减轻了食堂职工的工作强度。尤其是为白杨河水库管理站食堂发明的“水吹泵”,无须用电,靠渠道水流的力量推动机泵,就可将水从低处打到高处,满足了食堂用水的需要。

  张正仁凭着努力钻研,硕果累累,被评为“新疆石油管理局先进生产工作者”,并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责任编辑:沙露
本期编辑:郎爽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