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克拉玛依快讯

文化探源故事展播之七丨王从容——谁说女子不如男

2023-01-07  
 

文化探源故事序言

 

  近70年来,新疆石油人听党话、跟党走,一路披荆斩棘、栉风沐雨,多少跌宕起伏、惊心动魄!有1219青年钻井队许下“安下心、扎下根、不出油、不死心”铿锵誓言,带领各民族勇士史诗般开创了共和国第一个大油田;有著名爱国将领遗孤杨拯陆,不畏边庭苦、魂断三塘湖;有新中国首支三八女子钻井队用执着与勇毅证明了“面对挑战,没有性别,只有勇敢或懦弱”……打赢新中国第一场石油大会战,创建新中国第一个大油田,点亮天山南北石油石化产业,建成中国西部第一个千万吨大油田,成为新时代原油增储上产主战场,是一代代新疆石油人矢志不渝、忠党报国交出的一份份答卷!对历史最好的致敬,是书写新的历史!让我们再一次倾听老一辈石油人拓荒地、建油田的奋斗故事,焕发其与时偕行的时代光芒和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探源新疆石油文化,砥砺油田发展之魂,持续激发新征程上新疆油田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两千万吨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澎湃动力!                        

 
王从容:谁说女子不如男
 
  口述:叶克明 整理:熊晓丽    
  编审:申广志
  顾问:王新明、郭仲军、王连芳、杨建堂
          尹文忠、蒲光勇、刘宝宏、丁仲贻
 
  王从容,女,汉族,1933年8月出生于四川新都。1956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新疆石油管理局矿务局油田处采油三队任副队长,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采油一队任统计员、节能办公室任助理经济师。曾任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采油队副队长。1987年10月退休。
 
  1958年,新疆石油工业发展迅猛。随着采油步伐的加快,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石油工业部做出指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积极因素,特别是组织和训练家属队伍参加采油劳动,于是克拉玛依矿区党委做出了“迅速成立三八采油组织”的决定。
 
  1958年7月26日,采油一大队三八女子采油队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采油队。
 
  从五湖四海聚集到克拉玛依的年轻姑娘们,顶风雪、冒严寒、战酷暑,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王从容就是其中的一员。
 
巡井路上练胆魄
 

  1957年2月,为了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王从容从乌鲁木齐地调处调到克拉玛依,分配到了采油三队,就此她也成了克拉玛依最早的女采油工之一。
 

  采油工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巡井。王从容所在的班上有50口井,而队上实行的是两班倒,每个班最多也只有两人。为了尽快完成巡井任务,王从容和同事分了工,每人每班各检查25口井。到了冬天,为了给采油树保温,大伙儿就给采油树“穿”上一件厚厚的“毛毡大衣”。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而且还伴随着大风,王从容把自己裹得厚厚的,拿着一只手电筒就去巡井了。风吹得“呜呜”响,王从容把手电筒握得紧紧的,如同握着一把刀。胆小的她往往会把那穿着“冬衣”的采油树当成一个蹲着的人,虽然屡屡告诉自己,那是采油树,戈壁滩上只有油井。可在那个夜晚,所有的心理建设都崩塌了。肆虐的风时而狂放,时而低鸣,时而像野兽嘶吼,时而又像是有人在呜咽哭泣。王从容根本不敢往别处多看一眼,她胆战心惊地来到井口,匆匆记录下数据,检查完设备后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等她巡完最后一口井,回到值班房,坐在凳子上,手和脚还在瑟瑟发抖,这才发现背心已被冷汗打湿,贴在背后冰凉一片。这是王从容刚工作时的经历,后来她经过无数次的锻炼,胆子才逐渐大了起来,夜晚的巡井也就成了小菜一碟。

 

巾帼建功凭毅力
 

  1958年7月,王从容调到三八女子采油队。那时,队里近30名女采油工管理着八十多口油井。王从容和队员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油井经常结蜡。因设备条件的限制,没有机械清蜡,全部靠人工完成。有一天,三四口油井同时清蜡。女工们手拿二十公斤重的铅锤,爬到采油树上。为了防止摔下来,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防喷管,另一只手提着铅锤反复提拉,直到将井口清理干净出油为止,她们才擦擦额头的汗水,朝下一口井走去。
 

  刚到采油队的时候,王从容一只手根本提不动铅锤,只能将整个身体靠在防喷管上,用两只手提拉铅锤,衣服上蹭的都是油。后来,王从容说:“经过锻炼之后,每个女工的力气都特别大,别说让我们手提铅锤了,就算是掰手腕,也比那些没怎么干过体力活的男人厉害!”  
 

  除了清蜡,在冬季女工们还要做的一件日常工作就是解堵。那时候没有什么好方法,就靠烧。如果是埋在地下的管线堵了,就挖开,让管线露出来,直接在管线上浇上原油烧。如果是立管堵了,还要先把立管卸下来,烧通以后再安装上去。办法是土了点,但还是能解决困难,就是麻烦一点。
 

  王从容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58年的冬天,有一天一根立管又堵了,戴着手套拆立管不方便,王从容和队员们就只能把手套摘掉拆管线。等管线终于烧通了,又安不上去。为了这根管线,女工们一直干了好几个小时,错过下班时间,忙到天黑。等回到值班房里,王从容才发现自己的双手有7个手指都已经冻得乌黑,另外3个手指只能勉强看到一点肉色。双手一搓,感觉就像木头棒子碰到了一起。
 

  有一年冬天,因为工作任务重,王从容一直没有怎么休息,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感觉肚子不太舒服,她总觉得自己可能是吃坏肚子了,也没有特别在意。一天,她正在干活时,就觉得肚子特别疼,好像有什么东西一直往下坠。那时,在野外工作的女工们例假一般都不怎么准,王从容想,可能是要来例假了吧。到后来,等王从容有了第一个孩子,在与其他年轻母亲们聊天中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可能是小产了,没有一点生活常识的她只把它当成来了一次血块较大的例假,没有去医院,没有在家休息,就那么过去了。
 

比学赶超拼实力
 

  到了1960年初,三八女子采油队已经有一百多人,王从容已经是名老采油工了,她也从大班班长提拔为副队长。
 

  一天,分离器上的安全阀坏了,新来的工人不会修,已怀孕6个月的王从容二话没说,立刻准备好工具前去修理。她用两只手紧紧抓着栏杆,肚子蹭着分离器壁,咬着牙慢慢地爬了上去。但她又必须得蹲下来修安全阀,因为肚子大,她怎么都蹲不下来,只好坐在上面修。等安全阀修好了,她又难以下来,最后只能慢慢顺着栏杆滑了下来。 
 

  在王从容怀孕8个月的时候,井队上的锅炉又坏了,其他人修不好,王从容又毫不犹豫地跑去维修。她刚坐下修了一会儿,就感觉肚子不停往下坠,好像孩子就要生出来了。她只好休息一会儿,等稍微舒服一点了,再接着修。“现在看来,这样的操作是不够人性化的,可在当时,大家都卯着一股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劲儿,比着干,抢着干,谁也不服输。”王从容每每回忆到这儿的时候,既自豪又内疚,她自豪的是自己在工作中总是抢着干,冲在了最前头。唯一愧对的就是孩子们,三个孩子,她都没怎么带过,更别说无微不至地照顾了。
 

  就这样,三八女子采油队的每位女工都在艰苦的环境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她们徒步巡井、维护设备、清蜡、解堵、量油、烧锅炉……用现在的话来说,她们把自己炼成了“女汉子”。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成立不久的三八女子采油队就以油井卫生整洁第一、安全生产第一而获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并以日产原油300多吨的业绩初战告捷,经她们双手采出的数十万吨原油汇入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血脉中。
 

  在三八女子采油队存续的近4年时间里,她们先后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新疆石油管理局“三八”红旗集体、克拉玛依矿务局先进集体等11项荣誉,受到过朱德副主席和康克清同志的亲切接见。
 

  1961年,王从容因工作需要调到采油一厂机关,直到1987年10月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王从容没有闲着,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她总会给街道的民警、克拉玛依军分区独立营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爱心”鞋垫。她说:“我们受党教育多年,一辈子都要听党的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地工作,现在退休了,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后只要身体允许,这鞋垫我会一直做下去。”

责任编辑:胡怡颖
本期编辑:张琳晗
推荐资讯
栏目更新
热门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