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从容,女,汉族,1933年8月出生于四川新都。1956年1月参加工作,曾在新疆石油管理局矿务局油田处采油三队任副队长,新疆石油管理局采油一厂采油一队任统计员、节能办公室任助理经济师。曾任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采油队副队长。1987年10月退休。
1958年,新疆石油工业发展迅猛。随着采油步伐的加快,劳动力严重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石油工业部做出指示: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和积极因素,特别是组织和训练家属队伍参加采油劳动,于是克拉玛依矿区党委做出了“迅速成立三八采油组织”的决定。
1958年7月26日,采油一大队三八女子采油队宣告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支三八女子采油队。
从五湖四海聚集到克拉玛依的年轻姑娘们,顶风雪、冒严寒、战酷暑,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精神,为新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增添了一抹亮丽色彩,王从容就是其中的一员。
1957年2月,为了支援克拉玛依油田建设,王从容从乌鲁木齐地调处调到克拉玛依,分配到了采油三队,就此她也成了克拉玛依最早的女采油工之一。
采油工最主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巡井。王从容所在的班上有50口井,而队上实行的是两班倒,每个班最多也只有两人。为了尽快完成巡井任务,王从容和同事分了工,每人每班各检查25口井。到了冬天,为了给采油树保温,大伙儿就给采油树“穿”上一件厚厚的“毛毡大衣”。那是一个冬天的夜晚,室外冰天雪地,而且还伴随着大风,王从容把自己裹得厚厚的,拿着一只手电筒就去巡井了。风吹得“呜呜”响,王从容把手电筒握得紧紧的,如同握着一把刀。胆小的她往往会把那穿着“冬衣”的采油树当成一个蹲着的人,虽然屡屡告诉自己,那是采油树,戈壁滩上只有油井。可在那个夜晚,所有的心理建设都崩塌了。肆虐的风时而狂放,时而低鸣,时而像野兽嘶吼,时而又像是有人在呜咽哭泣。王从容根本不敢往别处多看一眼,她胆战心惊地来到井口,匆匆记录下数据,检查完设备后拔腿就跑,连头都不敢回。等她巡完最后一口井,回到值班房,坐在凳子上,手和脚还在瑟瑟发抖,这才发现背心已被冷汗打湿,贴在背后冰凉一片。这是王从容刚工作时的经历,后来她经过无数次的锻炼,胆子才逐渐大了起来,夜晚的巡井也就成了小菜一碟。
1958年7月,王从容调到三八女子采油队。那时,队里近30名女采油工管理着八十多口油井。王从容和队员们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油井经常结蜡。因设备条件的限制,没有机械清蜡,全部靠人工完成。有一天,三四口油井同时清蜡。女工们手拿二十公斤重的铅锤,爬到采油树上。为了防止摔下来,一只手死死地抓住防喷管,另一只手提着铅锤反复提拉,直到将井口清理干净出油为止,她们才擦擦额头的汗水,朝下一口井走去。
刚到采油队的时候,王从容一只手根本提不动铅锤,只能将整个身体靠在防喷管上,用两只手提拉铅锤,衣服上蹭的都是油。后来,王从容说:“经过锻炼之后,每个女工的力气都特别大,别说让我们手提铅锤了,就算是掰手腕,也比那些没怎么干过体力活的男人厉害!”
除了清蜡,在冬季女工们还要做的一件日常工作就是解堵。那时候没有什么好方法,就靠烧。如果是埋在地下的管线堵了,就挖开,让管线露出来,直接在管线上浇上原油烧。如果是立管堵了,还要先把立管卸下来,烧通以后再安装上去。办法是土了点,但还是能解决困难,就是麻烦一点。
王从容清楚地记得那是在1958年的冬天,有一天一根立管又堵了,戴着手套拆立管不方便,王从容和队员们就只能把手套摘掉拆管线。等管线终于烧通了,又安不上去。为了这根管线,女工们一直干了好几个小时,错过下班时间,忙到天黑。等回到值班房里,王从容才发现自己的双手有7个手指都已经冻得乌黑,另外3个手指只能勉强看到一点肉色。双手一搓,感觉就像木头棒子碰到了一起。
有一年冬天,因为工作任务重,王从容一直没有怎么休息,有好长一段时间一直感觉肚子不太舒服,她总觉得自己可能是吃坏肚子了,也没有特别在意。一天,她正在干活时,就觉得肚子特别疼,好像有什么东西一直往下坠。那时,在野外工作的女工们例假一般都不怎么准,王从容想,可能是要来例假了吧。到后来,等王从容有了第一个孩子,在与其他年轻母亲们聊天中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可能是小产了,没有一点生活常识的她只把它当成来了一次血块较大的例假,没有去医院,没有在家休息,就那么过去了。
到了1960年初,三八女子采油队已经有一百多人,王从容已经是名老采油工了,她也从大班班长提拔为副队长。
一天,分离器上的安全阀坏了,新来的工人不会修,已怀孕6个月的王从容二话没说,立刻准备好工具前去修理。她用两只手紧紧抓着栏杆,肚子蹭着分离器壁,咬着牙慢慢地爬了上去。但她又必须得蹲下来修安全阀,因为肚子大,她怎么都蹲不下来,只好坐在上面修。等安全阀修好了,她又难以下来,最后只能慢慢顺着栏杆滑了下来。
在王从容怀孕8个月的时候,井队上的锅炉又坏了,其他人修不好,王从容又毫不犹豫地跑去维修。她刚坐下修了一会儿,就感觉肚子不停往下坠,好像孩子就要生出来了。她只好休息一会儿,等稍微舒服一点了,再接着修。“现在看来,这样的操作是不够人性化的,可在当时,大家都卯着一股子‘我为祖国献石油’的劲儿,比着干,抢着干,谁也不服输。”王从容每每回忆到这儿的时候,既自豪又内疚,她自豪的是自己在工作中总是抢着干,冲在了最前头。唯一愧对的就是孩子们,三个孩子,她都没怎么带过,更别说无微不至地照顾了。
就这样,三八女子采油队的每位女工都在艰苦的环境中迅速地成长起来,她们徒步巡井、维护设备、清蜡、解堵、量油、烧锅炉……用现在的话来说,她们把自己炼成了“女汉子”。辛勤的付出总会有回报,成立不久的三八女子采油队就以油井卫生整洁第一、安全生产第一而获得了先进集体的荣誉,并以日产原油300多吨的业绩初战告捷,经她们双手采出的数十万吨原油汇入共和国经济建设的血脉中。
在三八女子采油队存续的近4年时间里,她们先后获得全国先进集体、自治区“三八”红旗集体、新疆石油管理局“三八”红旗集体、克拉玛依矿务局先进集体等11项荣誉,受到过朱德副主席和康克清同志的亲切接见。
1961年,王从容因工作需要调到采油一厂机关,直到1987年10月光荣退休。
退休后的王从容没有闲着,每年的八一建军节她总会给街道的民警、克拉玛依军分区独立营送上自己亲手缝制的“爱心”鞋垫。她说:“我们受党教育多年,一辈子都要听党的话,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踏踏实实地工作,现在退休了,我也想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以后只要身体允许,这鞋垫我会一直做下去。”